-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兴粮工作情况汇报
科技兴粮工作情况汇报
依靠科技进步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下辖9镇13乡1区,1020个行政村,总人口125万,耕地面积185万亩,常年种植粮食250多万亩,总产110万吨以上。※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科技兴粮工作,大力实施农业立县和科教兴农战略,切实加强农技推广体系建设,强力推进农业科技入户,提高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能力,促进全县粮食产量连创历史新高,使※县始终保持全省第一产粮大县位置,XX-XX年连续四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标兵”。
一、取得的主要成效
(一)粮食生产能力逐年提升
通过大力开展科技入户、测土配方施肥、新型农民培训和高产竞赛等活动,使粮食作物的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应用,全县粮食产量逐年提高,XX年粮食总产97.72万吨,XX年105.7万吨,XX年110万吨,XX年116.9万吨,分别比2000年增长了11.08%、11.99%、12.47%和13.26%。
(二)农技推广体系日臻完善
我们依托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的实施,在建立健全县有中心、乡有站、村有推广专干的行政性农技推广服务网络的基础上,又创建了“五三二○”农技推广新体系,达到了县有农业科技推广协会和专家组,乡镇有技术指导组,村有科技行动小组、辐射带动小组,和县有农业科技服务大厅、乡镇有农业科技服务站,村有农业科技文化大院三级阵地和与之配套的“放心农资”配送服务网络,实现了科技人员与农户、科学技术与生产、放心农资与农田的“零”距离对接。
(三)农民科技素质明显提高
通过科技入户和科学普及工作的开展,全县形成了农民学科技、讲科技、用科技、比贡献的热潮。农民科技示范户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均达到100%,辐射带动户技术入户率、到位率分别达到了90%和86%。全县小麦和玉米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优质专用率达到了99.5%,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涌现出了一大批种粮大户和科技能人。
(四)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
通过科学种田,农民掌握了技术要领,粮食产量逐年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全县粮食种植面积逐年增加,XX年夏粮种植面积162.3万亩,XX年增加到了163.9万亩,XX年增加到了164.6万亩。粮食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全县优质专用小麦面积达163万亩,优质专用率达到99.5%;订单种植率达到64%;商品率接近80%,其中优质强筋小麦商品率接近100%;加工转化率50%以上。
(五)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果
几年来,滑县紧紧围绕科技兴粮,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和测土配方施肥活动,有效地推动了科技成果向生产力的迅速转化应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经济繁荣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促进了全县粮食生产和农技推广事业的发展。目前,农业科技示范村的村容村貌和农民的精神风貌得到了显著改善,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得到了显著提高。XX年以来,农业部两次在滑县召开了“全国农业科技入户现场会”,“河南省土肥工作暨测土配方施肥现场观摩会”和“全省棉花良种推广补贴项目观摩会”也相继在滑县召开,推广滑县的经验和做法。XX年元月份以来,全国人大农工委副主任舒惠国,河南省省长李成玉,副省长刘新民,省委副书记陈全国,省人大常务副主任王明义,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以及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省农业厅、省财政厅、安阳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先后到滑县视察粮食生产和农技推广工作,全国10个省、50多个市县的领导、专家专程到滑县参观学习,对滑县科技兴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XX年初,滑县被评为“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先进县”,滑县农技中心被评为“全国农技推广先进单位”和“全国测土配方施肥工作先进单位”。农技中心技术指导员张心玲和城关镇贾固村科技示范户李计堂,登上全国农业科技创新大会的领奖台,受到回良玉、吴仪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二、主要做法
(一)依靠科技,提升全县粮食生产能力
1、推进“良种化”进程
大力实施了“11331”良种化工程(即依托一个龙头,创建一个协会,完善三层网络,开展三级示范,打造一个品牌),重点普及推广了优质强筋小麦、优质中筋小麦、粮饲兼用玉米、高淀粉玉米,同时兼顾高蛋白玉米、高油玉米等六类优质专用品种。小麦优质专用率达到了99.5%,玉米优质专用率达到70%以上,全县粮食良种覆盖率达到了99%以上,其中小麦、玉米等主要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
2、推进粮食“科技化”进程
结合我县实际,配合我县主导品种,重点推广了精量半精量播种、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前氮后移、玉米“一增四改”、病虫草害综合防治、间作套种、化学调控等八大成型实用技术。将八大技术切实传播到农民手中,切实应用于生产,全县实用技术到位率达80%以上,确保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3、创新农技推广体系
一是创新“5320”农技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