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红山顶上“防火墙”
因山岩略呈红色而得名“红山”的玛布日山上的布达拉宫顶部,常年驻守着一支不为人知的“国宝卫士”?D?D公安消防官兵。他们不畏寂寞与艰辛,日夜守护、历经风雨,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火墙”,使得这座举世瞩目的“世界文化遗产”,自23年前他们进驻以来,未发生过一起火灾事故。
临危受命:“国宝卫士”构筑“防火墙”
1984年6月17日深夜,因电线短路,布达拉宫强巴佛殿火光冲天。由于当时消防设施短缺,主要靠人工背水,3个小时后大火才被扑灭。这是布宫1300多年以来的第四次火灾。
虽然在数千军人与群众的艰难扑救下,此次损失远轻于旧西藏时代的那三次毁灭性火灾,但一部稀世经卷《丹珠尔》近半被毁。为修复经书,10多位藏文书法家耗时4年、使用黄金等9种名贵材料冶炼的汁液,补写了约2万张经文;几十名能工巧匠,用了5年时间才使强巴佛殿恢复原貌。
“布宫一旦出事,损失不可估量。”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介绍,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的布宫,供有历代达赖喇嘛灵塔,存有无数奇珍异宝,以及明朝以来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政府的各种封敕、诰命等珍贵历史文物。光高12.6米的五世达赖喇嘛灵塔就裹有3721公斤的黄金,还镶嵌着1.5万多颗包括钻石在内的珍贵宝石。此次火灾敲响了沉重的警钟,翌日清晨西藏自治区政府便指派一个班的消防官兵进驻于此。
“布宫防火不容半点疏忽,必须做到万无一失!”每个士兵都紧绷心弦。可是,这座垂直距离115米多高、东西370多米长、南北100多米宽的木石结构古堡式建筑群,潜藏着诸多火灾隐患。已发现的上千间屋舍内,经幡缠绕、哈达横斜,经书、唐卡、锦缎、绣幔等易燃物重重叠叠,加之朝佛群众燃点酥油灯、焚香,游客吸烟,还有僧舍生火、用电等复杂情况,似无声的命令,催动着官兵们的脚步。
官兵们甚至来不及安置铺位,便分组爬上爬下、左进右出,里里外外地对整个布宫细致排查。不久,消防柜、各种型号的灭火器、水枪等专业设施在不影响古建面貌的前提下“隐形”其内,就连上万米的电线都全部穿上“绝缘衣”,在重要佛殿、文物仓库及布宫全貌还装上了全天候电子监控系统。
有了“硬件”支撑,官兵们便开始20多年如一日的精心守护。“消防不出事,才是最大的功劳。”他们发誓要“把一切火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火魔远远逼退在外!”
深夜老鼠厮打声,都会把战士们“惊动”起来,他们担心被老鼠衔走的大号火柴擦燃;半山腰的冰块、玻璃碎片,都会引起他们高度警觉,唯恐反光体在拉萨强烈的日照下烤燃枯草。士兵格贵在日记中写道:“虽然有些劳累,但每天排查下来,心里放心了许多,也很有成就感,因为我们保护的是国宝、世界文化遗产!”
排除大患:“流动的火焰”迁“新居”
布达拉宫每天朝佛、游览的人很多,络绎不绝的人流中烟头、香头、酥油灯等“流动的火焰”时刻令消防官兵提心吊胆。
然而,禁止吸烟尚可,限制酥油灯几乎不可能。强巴格桑说,因袭传统,朝佛群众手持酥油灯,“走到哪里点到哪里,坐到哪里放到哪里”,每个佛殿还有“长明灯”,最多的达上千盏。官兵们的眼睛实在盯不过来。尤其在旅游和朝佛旺季,哈达、经幡等易燃物经常突然起火,战士们总是第一个冲过去,甚至用身躯压息“火魔”。
布达拉宫消防班于2003年扩编为中队,警力增加至20人后,他们全体上阵,磨破嘴皮地向来客边敬礼边温和地劝止明火流动。群众起初并不接受,但不管遇到何种情况,战士们总是和颜悦色耐心地解说保护国宝的重要性。为了和群众拉近距离,他们在布宫西侧入口处设了“爱心驿站”,招呼转经老人前来休息,免费提供茶水,借机宣传防火规则。
慢慢地,消防官兵良好的形象树立起来,不少群众还成为义务宣传员。2005年,布达拉宫消防中队扩编为大队,人数增至目前的29人,他们便制作消防宣传画、公告牌、传单在社会上广为宣传。
在僧人和群众的支持下,2006年6月布达拉宫内的千盏酥油灯转移至山下雪城内专门兴建的“酥油灯集中点供处”,山上只保留了强巴佛殿最大的一盏灯。不久,这一既消除火灾隐患又方便朝佛群众的做法被许多寺院纷纷效仿,群众的防火意识有了普遍提高。战士们说,“群防群治”非常重要。多年来他们坚持对布宫内的80多名僧人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并培训出6名专业的喇嘛消防员。
清晨6点30分,时差晚北京近2个小时的拉萨尚属“后半夜”。就在这月明星稀之时,官兵们便起床开始一天繁忙的巡查。尽管最大的“心病”被排除,但他们丝毫不敢懈怠。中午30分钟的轮班吃饭时间来不及打个盹,直至18点送走最后一批游客,会同管理处人员仔细“清场”之后才能喘口气。而晚上,他们还要等到山上几十盏生活用灯全部熄灭后才能就寝。有人算过,战士们爬上爬下23年,相当于走了绕赤道两圈半还多的路程。
“他们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