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江大学工程技术学院
毕 业 设 计
题 目 名 称 钻杆漏磁检测机械部分设计
题 目 类 别
学 院(系)
专 业 班 级
开题报告日期
一、题目来源及题目类别
题目名称: 钻杆漏磁检测机械部分设计
题目来源: 生产实际
题目类别: 毕业论文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石油钻具在钻井作业中,要承受拉、扭、压弯等多种载荷作用,同时受到泥浆的冲刷和腐蚀,服役条件十分苛刻。预防钻杆失效是提高钻井速度和保障施工安全的重要措施,历来受到石油及相关领域专家和现场工作人员的重视。为了提高生产安全效率,对钻具的损伤情况和预期寿命有必要做认真检测。但是,通常所用的无损检测方法,如超声法、涡流法、磁粉法、渗透法、电磁法和射线法只能发现钻具中已有的损伤和缺陷,对已多次下井使用但未产生损伤的钻具无法预测而且工人劳动强度大,检测速度慢,可靠性差,制约了钻井速度,而且一些大型油田钻井工作量大,钻杆使用及检测量大,传统的检测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油田经济效益的提高。这里介绍一种有效的检测方法—漏磁检测。
漏磁无损检测技术在钢铁、石油、石化等领域应用较广泛。漏磁检测只限于检测铁磁性材料, 主要是铁磁性材料的表面及近表面的检测。该方法具有探头结构简单、易于实现自动化、无污染、检测灵敏度高、不需要耦合剂、检测时一般不需要对表面进行清洗处理、可以实现缺陷的初步量化等特点。在工业上实用探伤设备的开发制造还刚刚起步, 而随着质量控制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我国对于漏磁探伤设备的市场需求将越来越大。因此, 缩小同国外先进的无损检测设备制造水平的差距是当前我国无损检测业界的重要且紧迫的任务。
由于钻杆是两头大中间小的结构,对于这种特殊结构,为了使检测仪器能在钻杆上顺利移动检测,检测仪器机械部分需要用浮动结构来调节。具体用连接滚轮和弹簧,利用它们的伸缩性来保证仪器的顺利移动,从而保证顺利检测。
三、阅读的主要参考文献及资料名称
[1] C. Edwards and S. B. Palaer The p rod magnetization method of 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 ion 25 p 305 British NDT 1983
[2] D. L. Atherton, Finite element calculations and computer measurements of magnetic flux leakage patterns for pits. 30 (2) p 159 British Journal of NDT 1988
[3] D. L. Atherton, Magnetic inspect ion is key to ensuring safe pipelines, 87 (8) Oil and Gas Journals
[4] C. Edwards and S. B. Palaer, The p rod magnetization method of magnetic particle inspect ion, 25, p 305 British NDT 1983
[5] 沈功田 中国无损检测进展 NDT 无损检测 中国 世界 2005 (2)
[6] 刘志平 康宜华 武新军等 储罐底板漏磁检测传感器设计 无损检测 2004 26 (12) : 612~615
[7] 李路明 黄松龄 李振星等 铸铁件的漏磁检测方法 清华大学学报 2002 42 (4) : 474~476
[8] 黄松龄 管道磁化的有限元优化设计 清华大学学报 2000 40 (2) : 67~69
[9] 李路明 黄松龄 施克仁 漏磁检测的交直流磁化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 2002 42 (2) :154~156
四、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与研究的主攻方向
4.1国内外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仪器的体积越来越小、处理速度越来越快、功能越来越强大。漏磁检测理论研究及探伤系统的传感器性能、数据处理等方面也都有很大的进步。
国外研究概况
国外对漏磁检测技术的研究很早, Zuschlug[1] 于1933 年首先提出应用磁敏传感器测量漏磁场的思想, 但直至 1947年 Hastings 设计了第一套漏磁检测系统, 漏磁检测才开始受到普遍的承认。1973年, 英国天然气公司采用漏磁法对其所管辖的一条直径为 600 mm 的天然气管道的管壁腐蚀减薄状况进行了在役检测, 首次引入了定量分析方法。对于缺陷漏磁场的计算始于1966年, Shcherbin 和 Zatsepin 两人采用磁偶极子模型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GB+16423-2020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规程.docx VIP
- 2024《拔高训练之50类题型精练》九年级物理全一册.pdf
- 罗道病课件文档.ppt VIP
- T∕CACM 1021.89-2018 中药材商品规格等级 鸡内金.docx VIP
- 人教版(2024)九年级全一册物理全册教案.docx
- T/BGEA001-2019 预拌流态固化土填筑工程技术标准.pdf VIP
- (2025秋新版)二年级语文上册全册教案.pdf
- 涉诈风险账户审查表.doc VIP
- CATIA自由曲面教程教程分析.doc
- 2025云南昆明巫家坝建设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及下属公司第三季度招聘23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