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5.docVIP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5.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河南省环境质量报告书编写技术导则5

5 环境质量报告编写原则 5.1以监测实测数据为基础,辅以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采用科学的评价方法,对辖区环境质量进行综合分析,定量和定性描述辖区环境质量状况;明确指出辖区环境污染的主要污染特征,说明年际间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表征结果应具有良好的科学性、准确性、社会性、可比性; 5.2以污染源调查数据为主,辅以环境统计及其它相关因素的分析,明确地指出影响环境质量的主要污染源及主要污染物; 5.3以环境管理主要措施的实施为主,辅以环境气候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分析,说明环境质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5.4通过系统分析,明确指出环境问题的主要矛盾,提出改善环境质量的方针政策及具体的对策建议。 6 环境质量报告书的报告内容 环境质量报告书的基本内容为:当年辖区内水(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环境质量状况,城市环境空气质量(含降水)、声环境质量状况;辖区内环境污染特征、环境质量变化趋势及其变化原因;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对于辖区内生环境保护工作、环境监测工作及成果,责任目标监测、流域控制监测情况,生态环境质量、辐射环境质量、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和综合利用情况,各地可结合实际,尽可能地在环境质量报告书中反映。 6.1 环境保护工作概况 6.1.1 辖区内本年度环境保护工作工作情况、改善环境质量采取的措施,取得的成效。 6.1.2 辖区内本年度环境监测主要工作、环境监测管理、能力建设和科研成果。 6.1.3 辖区内本年度监测点位布设情况(含:监测内容、监测频次、监测项目、监测方法),质量保证情况(质量管理、质控措施、质控指标等)。 6.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6.2.1 城市废气排放情况 6.2.2 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6.2.3 降水质量 6.2.4 污染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6.3水环境质量 6.3.1 辖区内废水排放情况 6.3.2 地表水环境质量 6.3.3 地下水环境质量 6.3.4 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 6.3.5 污染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6.4城市声环境质量 6.4.1 城市声环境质量(含:区域噪声、交通噪声和功能区噪声) 6.4.2 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6.5工业固体废弃物 6.5.1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情况 6.5.2 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 6.5.3 危险废物的产生情况和综合利用情况 6.6 生态环境质量 6.6.1 自然生态状况(含:自然保护区、生态示范区、森林、湿地、物种、城市绿化) 6.7 辐射环境质量 6.7.1 放射环境质量 6.7.2 电磁辐射环境质量 6.8 监督监测 6.8.1 政府环境责任目标管理 6.8.2 重点流域污染控制管理 6.9总 结 7 环境空气质量的评价方法 7.1 评价区域的确定:以环境空气监测点位所代表的区域作为评价区域,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对照点不参与评价。同时应对评价区域的面积(或河流长度)、人口数量等自然社会状况在报告书中加以说明。 7.2城市环境空气评价标准 总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硫、氧化氮评价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降尘量、硫酸盐化速率采用国家推荐标准硫酸盐化速率 (7--1) ——算术平均值,毫克/立方米; ——i次监测值,毫克/立方米; n——统计时段内监测次数,i=1,2,3……,n。。 单一测点监测数据进行日、月、季和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监测过程中,如遇样品浓度低于监测分析方法的最低检出限,则该监测数据以1/2最低检出限的数值计录并参加平均值统计计算。 多个测点监测数据进行日、月、季和年平均值计算时,应满足监测数据统计的有效性规定。计算公式如下: (7---2) ------多个测点统计时段内(月、季和年)的平均值,毫克/立方米; ——多个监测点的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 ——j监测点的日平均值,毫克/立方米; m——监测点的数目,m=1,2,3…..,m; n----- 统计时段内监测的天数,i=1,2,3……,n。 7.3.3 降水酸度平均值、雨量加权平均浓度、酸雨发生率的计算 降水pH 平均值采用氢离子雨量加权法计算。其计算公式如下: (7---3) 式中:——第i次降水的氢离子浓度,mol/L; ——第i次降水的降雨量,mm。 降水中硫酸根、硝酸根、铵离子、钙离子、氯离子、氟离子、镁离子等项目浓度平均值按雨量加权算术平均值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雨量加权平均浓度 [X]= (7---4) 式中: [X]i------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