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与石英光纤耦合的空气击穿问题
第 21卷第 9期 强 激 光 与 粒 子 束 Vo1.21,NO.9
2009年 9月 HIGH POW ER IASER AND PARTICLE BEAM S Sep.,2009
文章编号 :2009)09—1291一O4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与石英光纤
耦合的空气击穿问题
范馨燕, 刘京郊
(哈尔滨工业 大学 可调谐激光国家重点实验室 ,哈尔滨 150001)
摘 要 : 研究了 15MW 峰值功率脉冲激光与 600x/m芯径石英光纤耦合 中存在 的空气击穿现象。对聚
焦 区域 的空气击 穿现象进行 了理论和实验研究 ,测得空气击穿阈值为 0.79×10。W /cm。。测得固体介质 的激
光损伤 阈值为2.12×10。w /cm。,与理论计算结果相符 。提 出了七合一光纤耦合器用于解决空气击穿的办法 ,
实验测得 7根光纤并束 的耦合效率为 67.21 。结果表明光纤耦合器可有效解决 15Mw 峰值功率脉冲激光
与 600 “YEt芯径石英光纤的耦合 。
关键词 : 高峰值功率激光 ; 空气击穿; 光纤耦合; 耦合效率 ; 光纤损伤
中图分类号 : TN248 文献标志码 : A
调 Q脉冲 Nd:YAG激光器,由于其高的峰值功率 ,在材料加工、医疗等领域有很广泛的应用。在这些应
用中,当需要传输激光能量到远距离或是激光很难到达的位置时 ,就需要使用光纤传输。 目前有很多有关纳秒
脉冲激光的光纤耦合的研究报道。光纤传输 Mw级峰值功率的脉冲激光 ,主要受到焦点处的空气击穿和光纤
材料的损伤阈值的限制 17],在实际工程应用 中还存在很多问题 。
为了避免聚焦区域的空气击穿以及光纤端面的损伤 ,可以使用光束整形器 和衍射光学元件 的方法 ,由
于消除了能量集 中点l3j因而可以避免空气击穿。也可 以将耦合装置置于真空腔中,但是真空度要求极高,约
5.05Pal4],使得耦合系统以及光纤的调整结构相 当复杂。因此 ,如此庞大的耦合系统并不适合实际应用。而
且所使用的光纤芯径都在 1mm 以上,有很大的弯曲损耗,不适于长距离传输。最近几年 ,有报道使用空芯光
纤 和空芯光纤束 传输纳秒 Nd:YAG脉冲激光 。在能量传输方面与实芯光纤相比,空心光纤具有很强的
潜在优势 ,因为空心光纤不仅具有高的激光破坏阈值 ,而且还有低的插入损耗。其致命 的弱点是小的数值孔径
和高的弯曲损耗 ,因此也只能用于短距离能量传输 。
针对 目前高峰值功率光纤传输系统 中结构复杂以及短距离传输这两个问题 ,我们提出了七合一光纤耦合
器的方法,用简单的单透镜光学系统即可实现 Mw 级 Nd:YAG脉冲激光的长距离石英光纤传输 。激光束经
过单透镜会聚后 ,进入 7根 600ffm光纤中。将 7根光纤端面置于透镜焦点前 。很好地解决了聚焦区域的空气
击穿和光纤端面的损伤 。在没有真空腔的条件下 ,实现了 15Mw 峰值功率脉冲激光与 600 m芯径石英光纤
的有效耦合 。
1 空气击穿实验
1.1 聚焦区域的空气击穿
高峰值功率脉冲激光经过单透镜会聚后 ,在聚焦区域形成一个强电场 ,在激光束的强 电场作用下,环境气
体发生电离,强烈吸收激光,压力急剧升高,体积膨胀,发生小范围的爆炸现象 ,称为光学击 穿(或放 电)。气体
发生光学击穿的主要机制是 电子崩过程、多光子 电离和克尔效应l8]。气体发生击穿的主要机制是串级电离 ,必
须具备的条件是 :提供初始的 自由电子,并且存在很高的光电场 。光纤端面的高吸收率杂质、缺陷和气体 中的
微颗粒在激光作用下很快汽化、电离 ,提供了必要 的自由电子。其次 ,光纤端面的微缺陷处可能形成光电场的
局部增强。局部强电场的存在使得 自由电子的场致发射成为可能,进一步又为环境气体 的串级电离创造 了条
件 ,这样多种电离机制可能耦合在一起 。我们认为 ,气体击穿主要是由电子崩和多光子电离引起的,则大气击
* 收稿 日期 :2008—08—13; 修订 日期
基金项 目:国防科技基 础研究基金项 日
作者简介 :范馨燕 (1981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