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PPT.pptVIP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PPT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几个 理论与实践问题 尹常健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与本报告相关的几个话外题 何为中西医结合? 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能不能结合? 中西医如何结合? 何为中西医结合? “中西医工作者相互合作,中、西医学术互相配合,以提高临床疗效为目的的实践过程。”——李致重 “在中学西、西学中的基础上,用西医阐明中医,将中医纳入西医科学的理论之中”——刘泽 “把中医中药的知识和西医西药的知识结合起来,创造中国统一的新医学、新药学。”——毛泽东 为什么要中西医结合? 中医治疗目标的完全转换; 科学环境的深刻改变; 疾病谱的巨大变化; 中西医并存的客观现实; 我国医学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 临床诊疗的实际需求。 中西医能不能结合? 国人对中西医结合的视觉误差; 片面强调中西医理论和方法学差异; 人为淡化了中西医的趋同性和内在联系; 中西医针对的客体和目标相同; 中西医学在理论和实践的诸多方面存在广泛的内在联系; 中西医结合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西医结合具有充分的实践依据。 一组最简单的数字 2000年 深厚的学术积淀 50年 漫长的研究历程 80%以上 接受中药或中成药治疗的肝病患者 80%以上 抗肝纤维化论文为中医药研究论文 80%以上 护肝药为中药或中药提取物制剂 几个基本的理论与实践问题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理论基础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实践依据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主要领域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主要方法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科学使命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理论基础 解剖位置的一致性 生理功能的相近性 病理变化的相关性 临床疾病的对应性 解剖位置的一致性 中西医学关于肝的解剖位置、形态与重量都是基本一致的,中西医学对肝实体的物质认识是大致相同的。 《灵枢经》说:“阙……在下者肝也”,这里阙指的是胸廓,在下即指季肋部,可见古人已经认识到肝的位置在季肋部。 《医贯》说:“隔膜之下有肝……肝短叶中有胆附焉。” 对于肝脏的形态与重量,《难经·四十一难》说:“肝独有两叶”;《 难经·四十二难》说:“肝重四斤四两,左三叶,右四叶,凡七叶,主藏魂”。文中所言四斤四两,原作二斤,两者平均取之则为1600g左右,与现代解剖学所言男性肝重1450g大致相近。 中医肝 现代医 学肝脏 主疏泄 主藏血 养筋爪 开窍于目 分泌和排泄胆汁 参与物质代谢 解毒功能 造血作用 影响凝血机制 病理变化的相关性 肝郁化热 黄疸 鼓 胀 气滞血瘀 急 黄 腹胀、纳呆、便溏 肝气犯胃 呃逆、呕吐、厌食 肝气伐脾 肝血亏虚 胁痛、腹胀 二目干涩、视物昏花 肝郁气滞 积聚、蜘蛛痣、衄血 肝硬化 重型肝炎 以肝硬化腹水为例看中西医肝病的对应性 中医 西医 病名: 表现: 病因: 鼓胀 “大与腹胀等也, 急苍黄,腹筋起, 此其候也” 杂气、疫毒 酗酒无度 虫蛊 癥积 (癥瘕积聚即是胀病之根) 肝硬化腹水 腹彭隆,胸腹壁静脉曲张 腹水征(+) 乙肝、丙肝病毒 酒精性肝硬化 血吸虫 特发性门脉高压 以肝硬化腹水为例看中西医肝病的对应性 预后: (预后不良) 中医 西医 治疗: 调养: 脐心突出 利后复胀急 漱躁惊狂 吐衄并作 中药利水 放腹水 忌酒 低盐(秋石代之, 清代中医学者提出 即秋石亦不可代) 避免劳累 脐疝 顽固性腹水 肝性脑病 消化道出血 西药利水 放腹水 戒酒 低盐(实验证明秋 石含氯化钠) 休息 中西医结合肝病研究的实践依据 深厚的学术积淀 丰富的经验积累 丰硕的研究成果 深厚的学术积淀 《内经》就已经有了黄疸病的专门记载与论述 ,并首创甘缓、辛散、酸收三大肝病治法 。 《伤寒论》记载了治疗黄疸的专方茵陈蒿汤,并对黄疸预后进行了科学判断,“黄疸之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瘥,反剧为难治”。 《诸病源候论》提出:“因为热毒所加,故卒然发黄,心满气喘,命在顷刻,故云急黄也”。 历代医家对黄疸病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黄疸证以阳黄、阴黄、急黄为总纲进行证治;疫疠等传染性致病因子和过度饮酒等是黄疸的主要病因。 丰富的经验积累 历代医家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经验,创立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治法与方药,如李冠仙创肝病十法,王旭高提出肝病三十法等,这些治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至今仍有临床指导意义。 放腹水法 古人很早就发明了放腹水法,《灵枢》中记载:“徒水,先取环谷下三寸,以铍针针之,已刺而筩之,而内之,入而复之,以尽其水……间日一刺之,水尽乃止”。 谨慎放腹水 《千金要方》中说:“凡水病忌腹上出水,出水者月死,大忌之”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