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楚州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DOC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淮安楚州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淮安市淮安区气象灾害应急预案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1.2 编制依据 1.3 适用范围 1.4 工作原则 2 组织体系   2.1 区级应急指挥机制   2.2 乡镇应急指挥机制   3 监测预警   3.1 监测预报   3.2 预警信息发布   3.3 预警准备   3.4 预警知识宣传教育   4 应急处置   4.1 信息报告   4.2 响应启动   4.3 分部门响应   4.4 分灾种响应   4.5 现场处置   4.6 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   4.7 信息公布   4.8 应急终止或解除   5 恢复与重建   5.1制订规划和组织实施   5.2 调查评估   5.3 征用补偿   5.4 灾害保险   6 应急保障   7 预案管理   8 附则 8.1 气象灾害预警标准 8.2 防范应对气象灾害各主要部门联动和社会响应措施(附表1-17) 1 总则   1.1 编制目的   建立健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高气象灾害防范、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保障。   1.2 编制依据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法》、《气象灾害防御条例》、《江苏省气象灾害防御条例》等法律法规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气象灾害应急预案》、《江苏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江苏省气象灾害应急预案》等规范性文件,制定本预案。   1.3 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我区范围内台风、暴雨(雪)、寒潮、大风、低温、高温、干旱、雷电、冰雹、霜冻、冰冻、大雾、连阴雨(雪)、龙卷风、霾、扬沙等气象灾害事件的防范和应对。 因气象因素引发水旱灾害、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等其他灾害的处置,适用有关应急预案的规定。 凡涉及跨本区行政区域,或超出本区处置能力,或需要由淮安市政府负责处置的特别重大气象灾害应急处置工作,依据《淮安市气象灾害应急预案》处置。   1.4 工作原则   以人为本、减少危害。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首要任务和应急处置工作的出发点,全面加强应对气象灾害的体系建设,最大程度减少灾害损失。   预防为主、科学高效。实行工程性和非工程性措施相结合,提高气象灾害监测预警能力和防御标准。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做好各项应急准备,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依法规范、协调有序。各地、各部门依照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职责,做好气象灾害的防范应对工作。加强地区部门间信息沟通,做到资源共享,并建立协调配合机制,使气象灾害应对工作更加规范有序、运转协调。   分级管理、属地为主。根据灾害造成或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对气象灾害实施分级管理。灾害发生地人民政府负责本地区气象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   2? 组织体系   2.1 区级应急指挥机制 发生跨辖乡镇级行政区域范围的气象灾害并造成较大危害时,由区政府决定启动相应的区级应急指挥机制,统一领导和指挥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应急处置工作。在区长领导下,副区长按职责分工负责相关领域应对工作,各有关单位按以下分工分别负责相关应对工作: ——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由区气象局会同相关部门启动气象及次生、衍生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联动机制。 ——台风、暴雨、干旱引发江河洪水、山洪灾害、渍涝灾害、台风暴潮、干旱灾害等水旱灾害,由区防汛防旱指挥部负责指挥应对工作。   ——暴雪、冰冻、低温、寒潮,严重影响交通、电力、能源等正常运行,由区政府明确建立煤电油气运保障工作协调机制,由相关职能部门负责协调处置工作。   ——通航水域大风灾害的防范和救助工作由区海事处负责协调处置工作。   ——气象灾害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由区民政局组织实施。   2.2 乡镇级应急指挥机制   发生上述各种灾害,各乡镇级政府要先期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立应急指挥机制,启动相应级别的应急响应,组织做好应对工作,区有关部门进行指导。   高温、雷电、大风、霜冻、大雾、龙卷风、冰雹、连阴雨(雪)、霾、扬沙等灾害,由乡镇政府启动相应的应急指挥机制或建立应急指挥机制负责处置工作,区有关部门进行指导。   3 监测预警   3.1 监测预报   3.1.1 监测预报体系建设   各有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建立和完善气象灾害预测预报体系,优化加密观测网站,完善监测网络,提高对气象灾害及其次生、衍生灾害的综合监测能力,加强灾害性天气事件的会商分析,做好灾害性、关键性、转折性重大天气预报和趋势预测。   3.1.2 信息共享   气象局及时发布气象灾害监测预报信息,并与公安、民政、环保、国土、住建、交通运输、农委、水利、卫生、安监、海事、电力、铁路和武警中队等单位建立相应的气象及气象次生、衍生

文档评论(0)

wumanduo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