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桥吹打,青山深处的天下第一唢呐
在绵延的青山深处,突然响起声振云霄的马鸣,其间还伴随着清脆的马蹄声……其实,那不过是十几个粗犷的农家汉子,站在空旷的山地上,如醉如痴地吹着唢呐。
在唢呐声里,一群野性十足的骏马奔向山峦、奔向平坝河谷……而号称“天下第一唢呐”的“青山莽”,就出自这里。
千家响唢呐,十里传鼓声
万盛区金桥镇丘陵起伏,山清水秀,农事发达。近年来建成的青山湖湿地公园,波光粼粼、白鹭翩翩,金桥吹打就孕育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金桥镇毗邻綦江县永城镇、巴南区接龙镇,这一区域是重庆民间吹打的“金三角”地带。据考证,綦江永城唢呐吹打,有300多年历史,属于“蚂蜂派”。他们在吹奏唢呐时,用喉头的颤音,发出蜜蜂的嗡嗡声,还要讲究喉舌弹吐、手指弹打、气功轮换等等技巧,甚至可以连续吹打数小时。
巴南区的接龙吹打,经过400多年的传演,有了很大发展。它包括吹打乐、锣鼓乐、吹打唱三大品类,还有丫溪调、下河调、青山调、昆词、教仪调、将军锣鼓,伴舞锣鼓等七个乐种。
金桥吹打起源于宋末元初,距今已有七八百年历史。由于发源地在青山乡(原属贵州桐梓,1955年划入重庆万盛),所以原来的名字叫做“青山吹打”。1992年,万盛区青山乡与金桥乡合并为金桥镇之后,“青山吹打”就改名为“金桥吹打”。
金桥吹打与农村生活方式紧紧相连。吹打的仪式可分为婚庆、寿庆、丧礼、祭祀、节会、农事等等类别。在演奏技艺上,按吹法和打法的不同组合,可分为品打、刁打、散打、干打、夹打、刁散打、竹叶吹奏、口哨形式,而可以吹打的曲牌,有1000多个。
在金桥镇里,最有意思的吹打与娶媳妇有关――接花轿时,他们给新娘吹《花大姐》、《赖烦些》、《花幺妹上轿》;在抬花轿的路上,路窄拥挤时,他们吹《九流星》、《慢慢梭》;来到新郎家门,他们吹《哪里哪里抬起来》、《霸王安席》;送入洞房时,他们吹《采花》、《交杯酒》、《贺新娘》……
山冈上创立“马风派”
与其他吹打流派相比,金桥吹打更显阳刚之气,以音域宽、音量大、力度厚、音色明快、穿透力强的“马风派”演奏风格享誉渝南黔北。著名音乐家、原重庆音协主席叶语曾经评价:“马蹄阵阵,马声昂扬;青山吹打,荡气回肠!”
据史料记载,金桥镇在西汉时属夜郎国边缘,唐时属夜郎县(贵州桐梓),巴文化与夜郎文化在这一地带交汇。在这块土地上,生活过南平僚和濮人民族。《太平御览》记载:“巴师勇锐,歌舞以凌”……可见最早的巴渝舞、夜郎舞是战争题材的“武舞”,而金桥吹打明显带有巴渝和夜郎武舞的流风余韵。
清道光初年出生的刘多二,是马头桥村漆匠沟人。刘多二是金桥吹打“马风派”的首创者――某一天,刘多二率领乐班到綦江莲花乡做完丧仪回家,途经马鞍山的时候,时逢夏末,凉风阵阵,刘多二就拿出唢呐来吹奏。谁知哨管坏了,刘多二便用麦秸试吹,谁知麦秸发声清脆,酷似马叫。刘多二大感惊奇,环顾四周,发现乐班坐在马鞍山的马颈上,他灵机一动,当场决定创立唢呐吹打“马风派”。
后来,刘多二与鼓师刘云池合作,经过艰苦摸索,终于演练成功,以唢呐声摹拟马嘶声,以鼓声摹拟马蹄声。比如在演奏《疾马锣》时,领吹者口含唢呐,抬头挺胸,手推唢呐向上,如同骏马前蹄腾空,头向上昂扬,如马嘴怒嘶;同时,一人敲鼓,两人敲锣,发出“得格斗、得格斗”的马蹄之音,尤其当曲至高潮的时候,听上去如同万马奔腾,荡人心魄。
“马风派”唢呐吹打,经过了刘多二、刘汉卿、向义云、向紫钦、翁庆华五代传人,曲目不断完善和发扬光大,在周边产生了广泛影响。
唢呐两代宗师:向紫钦和翁庆华
金桥吹打第四代掌门人是向紫钦,第五代掌门人是翁庆华。这两位在曲牌创作、乐器改进、演艺创新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
向紫钦生于上世纪20年代,只读过几天私塾,但天份极高,集吹打、书法、刻字、漆匠、石匠、篾匠、泥瓦匠等各种身份于一身。向紫钦首创三台(次高音唢呐)与头台(次中音唢呐)合吹,再创莽台(低音唢呐)与高音、中音唢呐合吹,使金桥吹打几百年沿袭的两人合吹、五人合奏的单调技法,发展成为十几人合吹、上百人合奏的盛大局面。
向紫钦还发明了“浪荡词”的记谱形式。“浪荡词”与黄色淫秽无关,是用“啷”、“当”、“罗”、“底”等汉字标注吹打音符。在此之前,金桥吹打没有曲谱,只能靠师徒之间口传心授。1957年,向紫钦率领金桥吹打到成都参加四川省农村文艺调演,以一曲自创的《闹春耕》赢得满场喝彩,被推荐进京演出。但遗憾的是,主力鼓手封树勤遭遇车祸,致使进京受阻……直到向紫钦去世20年后的2010年6月5日,金桥吹打终于进京,到央视参加《民歌#8226;中国》节目录播――气势磅礴的金桥吹打《急马出山》,把“马风派”艺术演绎得尽善尽美。
翁庆华是向紫钦的嫡传弟子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临响倾听之上的音乐批评.doc
- 基于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的区域旅游一体化研究.doc
- 基于美学视角的影视赏析课分析.doc
- 基于图书馆采编业务的外包质量控制研究.doc
- 基于网络的英语电影与跨文化学习策略.doc
- 基于网络的英语电影在视听说中的应用研究.doc
- 基于网络电视的Streaming Media技术发展及研究.doc
- 基于网络技术的新型多媒体外语教学模式.doc
- 基于心理学角度的中国入境游客行为模式分析.doc
- 基于现实与写实的思考.doc
- DB37T 5020-2014 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预制构件制作与验收规程.docx
- DB32_T 5136-2025 跨境电商零售进口商品线下展示交易规范.docx
- DB5305_T 157-2024 余甘子主要病虫害监测及防治技术规程.docx
- 2025年造价工程师优路教育《建设工程造价案例分析》考前核心资料.doc
- DB11_T 2442-2025 学校食堂异物管控规范.docx
- DG_TJ 08-2378-2021 道路隧道消防设施养护技术标准.docx
- DB35_T 2256-2025 海峡两岸共通 建兰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21∕T 2353-2014 泡沫混凝土板隔墙系统技术规程.docx
- DB35_T 2243-2025 公路水运工程低影响施工评价技术规程.docx
- DB64_T 2145-2025 餐饮用醇基液体燃料使用安全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