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中医内科学第七节厥证PPT.ppt

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中医内科学第七节厥证PPT.ppt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北省中医院肾内科中医内科学第七节厥证PPT

相关检查 血压、血糖、脑血流图、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胸部X线摄片、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1.辨证要点 2.治疗原则 3.证治分类 辨证论治 1.辨病因 气厥虚证,多平素体质虚弱,厥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 血厥虚证,则与失血有关 气厥、血厥实证,发作多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痰厥好发于恣食肥甘,体丰湿盛之人; 辨证要点 2.辨虚实: 实证者表现为突然昏仆,面红气粗,声高息促,口噤握拳,或夹痰涎壅盛,舌红苔黄腻,脉洪大有力。 虚证者表现眩晕昏厥,面色苍白,声低息微,口开手撒,或汗出肢冷,舌胖或淡,脉细弱无力。 3.分气血 气厥实者,乃肝气升发太过所致,体质壮实之人,肝气上逆,由惊恐而发,表现为突然昏仆,呼吸气粗,口噤握拳,头晕头痛,舌红苔黄,脉沉而弦; 血厥实者,乃肝阳上亢,阳气暴张,血随气升,气血并走于上,表现为突然昏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面赤唇紫,或鼻衄,舌质暗红,脉弦有力。 治疗原则 基本原则——醒神回厥。 实证——开窍、化痰、辟秽而醒神。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 分证论治 气厥 血厥 痰厥 (一)实证 1.辨证依据 主要症状:由情志异常、精神刺激而发作,突然昏倒,不知人事,或四肢厥冷,呼吸气粗,口噤握拳。 舌脉:舌苔薄白,脉伏或沉弦。 2.证机概要:肝郁不舒,气机上逆,雍阻心胸,内闭神机 3.治法:开窍,顺气,解郁。 气厥 主要内容 一.概述 二.病因病机 三.诊查要点 四.辨证论治 五.结语 1.定义 2.沿革 3.范围 概述 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逆冷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 病情轻者,一般在短时间内苏醒 但病情重者,则昏厥时间较长 严重者甚至一厥不复而导致死亡 特征 “一过”特性 迅速发生 过程短暂(秒) 自行恢复 突发、短暂的意识丧失伴晕倒— 突然脑灌注不足 3. 《诸病源候论》对尸厥的表现进行描述,并探讨其病机是“阴阳离居,营卫不通,真气厥乱,客邪乘之”。 元·张子和《儒门事亲》论述厥证,不仅有手足逆冷之厥,还记载有昏不知人之厥,并将昏厥分为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等证。 4.至明代《医学人门·外感寒暑》进一步明确区分外感发厥与内伤杂病厥证。 《景岳全书·厥逆》总结明代以前对厥证的认识,提出以虚实论治厥证,符合临床实际。 此后医家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尸、酒、蛔等厥,作为辨证的重要依据, 指导临床治疗。 西医学中多种原因所致之晕厥,如癔病、高血压脑病、脑血管痉挛、低血糖、出血性或心源性休克等,均可参考本节进行辨证论治 晕厥: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 占全部住院病人的1- 6% 占急诊病人的3% 30%反复发作 死亡率 7% 9%~34%为心脏原因引起,严重者可导致猝死,一年内的死亡率为30% 常见并危险! 晕厥(syncope)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的突然、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身体失控,既而又自行恢复的一组临床表现。 前驱期:典型的晕厥发作时间短暂,意识丧失时间很少超过20-30秒。部分晕厥发作之前出现头晕、耳鸣、出汗、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全身不适等前驱症状。 恢复期:发作之后出现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嗜睡、甚至大小便失禁等症状. 晕厥的整个过程可能持续数分钟或更长。 晕厥通常不会产生逆行性遗忘,且定向力和正确行为常迅速恢复。 病 因 病 机 1.情志内伤 若所愿不遂,肝气郁结,郁久化火,肝火上炎,或因大怒而气血并走于上等,以致阴阳不相顺接而发为厥证。 若平素体弱胆怯,加上突如其来的外界影响,如见死尸,或见鲜血喷涌,或闻巨响等,亦可使气血逆乱而致厥。 2.体虚劳倦 元气素虚,复加空腹劳累,以致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或睡眠长期不足,阴阳气血亏耗,亦会成为厥证的发病原因。 3.亡血失津 大汗吐下,气随液耗, 创伤出血,或血证失血过多,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失主而致厥。 4.饮食不节 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浊阻滞,气机不畅,日积月累,痰愈多则气愈阻,气愈滞则痰更盛,如痰浊一时上壅,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 1.基本病机 气机突然逆乱,升降乖戾,气血阴阳不相顺接 气盛有余之人—骤遇恼怒惊骇→气机上冲逆乱清窍 壅塞→气厥(实证) 平素元气虚弱之人—陡遇恐吓→清阳不升,神明失 养→气厥(虚证) 素有肝阳偏亢—暴怒伤肝→肝阳上→肝气上逆→血 随气升,气血逆乱于上→血厥(实证) 大量失血→气随血脱→气无所依附→气血不能上荣 清窍→血厥(虚证) 素体痰盛之人—骤逢恼怒惊骇→气上冲逆乱→痰随气升,蒙蔽清窍→痰厥(实证) 2.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 实——气盛有余、气逆上冲、血随气逆或痰浊上壅→清窍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