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

致命征兆:企业衰败的13种表现 2010-1-6 15:15 鲁渝华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   导读:企业隐患就像疾病:在早期很难察觉却很容易治愈;在晚期很容易察觉却很难治愈。我们要做的,就是从点点滴滴的表象中,从那些显性或隐性的征兆中,发现和制止企业如何避免衰落的规则。   一家优秀的企业突然土崩瓦解,数位管理学专家被邀请前往会诊。专家们认真分析,得出的结论有很多条:第一,资金链断裂,企业没有好的现金流;第二,管理失控,偌大的公司山头林立,好的战略方针得不到执行;第三,没有注意到环境的变化,对新的变革难以适应……林林总总,每一条都一针见血。   从某种程度上说,专家们都分析得头头是道,理由充足。但另一方面,却又让人觉得颇为滑稽。企业都已经倒掉了,分析再多的原因又有什么用?对于企业而言,这样的分析和论断更像是纸上谈兵,因为事后的推测和揣摩已经于事无补。   每个企业在衰败之前,都会有些微妙的征兆。这些征兆潜伏在企业的机体内,通常不被人发觉,但事实上,正是由于这样的忽视,而导致最后惨痛的结果。中国从来都不缺乏管理方面的理论,但恰恰没有一种理论,是在事发之前就能准确预见企业的危机,并提前治病救人。而我们要探求的,就是像扁鹊见蔡桓公一样,从那些微妙的细节中,第一时间找出“君之病在腠理”,对症下药,并消除那些可能导致企业衰败或死亡的隐患。   任何一个企业都无法逃过盛衰起落的客观规律,任何一个企业或许都存在或多或少的残缺和不够完美,其实这些都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长期以来形成的麻痹和惰性。因为,隐患就像疾病:在早期很难察觉却很容易治愈;在晚期很容易发现却已经很难治愈。一个组织也许从外部看上去很强大,有可能内部却早已出问题,处在极速衰落的危险边缘。   串联毫不相干的细节   一位曾经在河南华林集团工作过的员工如是描绘他所见到的企业崩溃前的征兆:   “大约七八个月前,企业不能正常发放工资,生产一线,老是传来差这样差那样的消息,后来听说是没钱买原料,很多一线员工都离开了。”   “两个月前,银行的工作人员来公司特别勤,给人感觉很意外的是,以前银行的人来来去去都是有说有笑的,而现在感觉突然换了副面孔。同样,老板孙树华之前从来不送银行的人下楼,而此时每次都要坚持送到楼下。”   “大概一个月前,情形又有了些变化,银行的人来到公司,开始在工厂里走走看看,还不时地拿本子记录些什么,最后没有去会见老板。”   “大概半个月前,原来每天上下班都能在集团里看见的老板突然间消失了,公司上下很多中高层干部都不知道去了哪里。联想到华林集团这几年一直处于亏损的状态,我预感,企业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情要发生。于是我决定辞职。”   他的判断无疑是正确的。很快,有媒体曝出华林集团资金链断裂的消息,再之后,孙树华因为涉嫌贷款诈骗锒铛入狱,“河南首富”及其庞大的企业就此走到尽头。   有一个故事耐人寻味。顾雏军在最后的关头,曾向几位企业家朋友借钱,但均遭到婉拒。其中一位认为顾“太急了”“他要借的钱,我能掏得出,即使还不了,我也不至于伤筋动骨。但顾雏军这个人平时比较横,也从不妥协,那么今天他急着用钱,一定是有什么熬不过去的事情发生。他不说明白,这种可能性就更大,我当然不会借给他了。”   致命征兆的13种表现   1.总感觉跟市场不合拍,无所适从。恒基伟业便是这样一个生动的例子。上世纪初,以张征宇为首的一帮营销天才开发了一款PDA产品,并命名为商务通。商务通通过大量的广告以及“呼机,手机、商务通,一个都不能少”的概念一度风靡全国。然而,PDA作为过渡产品的特性被开发者忽略,他们雄心勃勃地推出第二代产品,“力求每个商务人士都有一台”。在此过程中,手机大量上市、市场热捧的现实被忽略了,结果PDA第二代推出后,市场反响平平。最近几年,这帮研发者又转战太阳能手机的开发,结果同样因为过于边缘化和非主流,再度被市场冷落。   点评:其实市场永远存在,没有把住市场的脉,企业衰败也正常。   2.企业出现无谓折腾。健力宝一度被视为中国饮料的一面旗帜,曾连续10余年创下辉煌的记录。然而在李经纬被羁押后,“法师”张海高调入主。张海在位置上没呆两天,企业内部又出现股东内讧,张被赶下台,祝维沙入主。祝维沙上台也没坐稳,后来健力宝又被卖给了李志达。李志达后来也被驱逐,健力宝后的接盘人又变成了叶红汉。叶红汉也不是最后的主人,后统一集团又入主。总之,短短几年间,健力宝的“主人”如过江之鲫,各领风骚三五天。而经此无谓折腾,昔日的“东方魔水”早已沦为二流品牌,至今都未恢复元气。   点评:折腾、内耗、企业政治都异曲同工,对企业而言是一种透支。   3.在政策改变,已不适应新背景下硬扛。雄心勃勃的任靖玺一心想打造一个民营教育帝国——南洋教育集团。应该说,在前期国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