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闽南锦歌的乡土风情音韵探析
一、锦歌的起源
①[锦歌属于一种说唱艺术,是发源于漳州九龙江沿岸,其历史是悠久的。锦歌,又名“什锦歌”。“念歌”、“弦歌”,是闽南语系中以漳州腔调演唱的民间说唱曲艺,它是闽南主要民间曲艺音乐之一。]②[流行于漳州各县区、厦门、晋江、台湾和南洋诸岛国华侨聚居地。漳州锦歌来自民间。据《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曲艺》记载:“锦歌的历史悠久,约产生于明末清初。”锦歌在漳州的形成是由于唐宋元明以来,漳州经济发达南北文化交流的结果。《闽书》卷三十八“风俗”记载漳州明万历壬子年间(1612年)元夕有“别有闲身行乐善歌曲者数辈,自为侪伍”的民间娱乐活动。是时,漳州演戏风俗也极兴盛,《云霄厅志》记载当地演戏之盛况:“俗淫于潮戏,每岁一街社最少演出十数台,所费不资。”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漳浦人民蔡爽在《官音汇解释义》中记载当时闽南流行的声腔有唱官腔的正音戏,唱白宇的泉腔,唱潮调的潮腔,唱小曲的采茶戏,抽交肋的傀儡戏,以及乱弹、????等。繁花似锦的艺术氛围给锦歌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阳光、空气和养料。清中期以后,漳州、龙海锦歌馆(社)如雨后春笋般地出现,如答余堂、丰庆堂、声音堂、集弦阁、乐吟亭等,据《龙海市文化志》统计,时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已有锦歌馆(社)堂派31个,亭派35个。]风靡一时,几乎遍播每个村庄角落。据漳州府县志记载,唐朝以来,漳州的民间音乐就非常盛行,特别是一种“弦歌”的歌唱形式在漳州城乡流传,至今县里仍有一条街命名为“百里弦歌”路。到了宋朝、明朝,漳州一带这种有器乐伴奏的歌唱形式可以说是家喻户晓。锦歌有俚歌、弦歌、锦曲、杂凑歌、乡音、歌仔的不同称号,后来人们通常都称为“什锦歌”。③1953年漳州市文联编印《闽南民间音乐资料汇刊》时曾征求老艺人及有关人员对曲名的意见,大家认为“什锦歌带有杂拌”的涵义,不如摒弃“什”字,称为“锦歌”更合适,就这样“锦歌”一词沿用至今。]
二、闽南方言的古朴风韵
自古以来,福建与台湾,一衣带水,语言相通,习俗类同,骨肉相亲。福建省现在共有7种主要方言,其中闽南方言是闽方言中分布最广、使用人口最多的一种。福建的“闽南”主要是指:以泉、漳、厦这个地域为主,以龙岩、台湾、潮汕、温州和海南等地为广大的传播的地域概念。闽南方言,集中原古音和中州古韵之大成,汇闽越吴楚土语之精粹,历千年实践之锤炼,经百代流传之优选。即便最直白的口语,也多具有文学性和音乐性,如“安睫”,音如“胶罪”,谓睡觉睫毛交着合闭。“行”音如“七桃”,谓散步、游玩。“恁厝”,厝谓置,引申为居,恁厝即你们的家。“阮兜”,引申为我们的家。“或位”或未定也,“急计”等白话,有意有义,又文又雅。又如家庭日常炊事的“煮糜”、叫“馏棵”、字如古文深奥,听是直白口语,话如乐声、铿锵有力。又如俗语、谚语、成语:“黄酸大肚桶”、“横柴强入灶”、“钝刀割咽喉”,“侪牛踏无粪”“猪犁灶,宠囝不孝”、“尼姑生囝不敢育(音腰),和尚死某不敢哭”、“无冬节也搓园,无米煮蕃薯”、“时到时当,无米煮蕃薯汤”、“吃水用筷夹,吃饭用手扒”、“歹戏厚改,歹查某囡厚契娘礼”、“别人的查某水(美)自己的囝古睢”(好看),诸如此类,既形象生动,又有文彩和韵律,更具地方色彩和闽南风情,其特色真是丰富多彩,美不胜收,具有着其深奥和神奇的艺术魅力。
三、锦歌的唱腔音韵:
锦歌唱腔音乐属曲牌联缀体:有七字调、杂碎调,杂调、花调等。
漳州锦歌原是坐式自弹自唱形式,不靠形体表演的视觉辅助,只凭听众的听觉感悟内容。因而锦歌词句,多从日常流行的口语、成语、俗语、谚语中选择既能达意,而又生动、活泼、机智、风趣的语言,加以诗词律化和说唱规范。所以锦歌唱者朗朗上口,听者声声入耳正如艺人张上下所言:“一要口语化的直白,二要大众化的通俗。”林文祥亦说过:“不‘白’则难清,不‘俗’则难明。”
七字调,有其唱腔的独特性,曲引作定性定音铺垫,中间过门用于分句或分段或为演唱喘气,乐句拖腔让演员即兴装饰,乐段拖腔引导调式主音煞尾,调式以“角”“羽”为主音的微调式,兼具“徵”“变宫”双重色彩。唱腔中多小跳、级进,间以四、五度跳进,四个乐句音由商、徽、宫、徵形成启、承、转、合的单乐段分节歌式,伴奏过门以五、七度大跳上行为特色,演唱夹虚词。在声韵上可产生出高韵、中韵、低韵哭腔,在调式上可产生了同主音不同调式(或调式游移),同调式不同主音,不同主音不同调式等一系列变化,由此更加突出了锦歌唱腔的特殊韵味。
杂碎调:杂碎调是快板、朗诵、对答、念歌等俗谣发展成为长短句的音乐形式。突出语言在唱腔中的诵吟功能。如歌如咏,犹如宣叙调;常用“依”、“啊依”作拖腔,与前段急促节奏形成张弛对比,预示乐段即将终结。
杂碎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CACM 1137-2018 中医神志病临床诊疗指南 躯体形式障碍.pdf
- 2025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英语 Unit 5 What a Delicious Meal! 第1课时 教案(表格式) .docx VIP
- 与采购人配合沟通方案.docx VIP
- 晋剧《明公断》剧本.doc VIP
- 血液透析并发症脑出血ppt.pptx
- 航空与航天摄影技术课件.pptx
- 2024-2025学年深圳市人大附中新高一入学分班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docx VIP
- 西部黄金伊犁有限责任公司金锌精矿综合回收及氰化渣无害化治理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VIP
- 不锈钢管安装施工方案.doc VIP
- 含碘对比剂静脉外渗护理管理实践指南解读.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