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2015年《跨学科讲座》课程纲要精选.pdf

北京大学2015年《跨学科讲座》课程纲要精选.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京大学2015年《跨学科讲座》课程纲要精选

乙未年(2015 )春学期·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双学士学位选修课程 《“人文与社会”跨学科讲座》课程纲要 (持续更新中) (The Interdisciplinary Lecture Series of Social Sciences and Humanities ) 主 持:汪丁丁教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dingdingwang2011@163.com) 教学助理 (依姓氏笔画数顺序排列): 陈博凯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borkchan@ ,1521-059-4583 ) 周昱成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yuchy.zhou@ ,1512-005-2046 ) 殷云路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yinyunlu@ ,1529-551-0505) 课程介绍 在大众的接受视阈中以于小说中塑造“独异个人”形象而著称的鲁迅,早在 1908 年写 作的《破恶声论》中,对近代中国出现的那些因掌握了少许西方传入的新知识就走向“知识 的暴力”、进而谋求文化的垄断的“伪士”的批判,其实远胜过对于民俗“迷信”的批判— —所谓“伪士当去,迷信可存,今日之急也”,作为“文学者”(竹内好语)的鲁迅看重那些 具有“白心”的“朴素之民”,认为他们身上内含着能够抵抗现代社会中新的权力结构的因 素。而在收于《彷徨》的系列小说中,鲁迅也不断觌面了抱持着改造中国之宏大愿望的“独 异个人”在向现实人生和民众释放其启蒙主义能量的过程中所可能遭际的困厄——事实上, 由于强盛的士大夫传统的遗存,从现代到当代,外界、民众乃至社会政治从未出离中国知识 群体的视野,只是当知识分子如古尔德纳所小结的那般渐渐形成一个具有某种支配能力的新 阶级,其“替民众立言”的时代声明往往附带上了 “登高一呼,应者影从”之自我权威树立 的冀望:譬如在 1920 年代轰烈一时的民俗学运动中,众多民俗事项 (如歌谣、器用、祠祀) 的地位沉浮服从于、并被荫蔽在知识分子主导的谋求白话文学主体性乃至民族国家集体性的 时代浪潮中,进而被归化于五四时期“我启你蒙”式的权威主义启蒙传统里而消失不见—— 援用施耐德的评论来说,民俗学运动向民众学习是为了最终启蒙他们;而当下透过网路广泛 传播的返 “乡”的“博士生”所作的“社会调查散文”中,当事人立基于内含着批判性立场 的“文化研究”意识对中国基层社会的批评与斥责,也包含着自命为“独异个人”、将村人 研判为“庸众”的文化姿态,进而暗含了将中国农村进行本质主义化——或径言“异域”(the xenophilic )化——处理的危险。 对知识阶层与外界现实、社会政治及作为社会结构中的“大多数”的民众之关系的复杂 认识,贯穿于20 世纪迄今中国各场激烈的思想交锋中,本届“人文与社会”跨学科系列讲 座,亦可视作这些历史声浪所激起的(多种形式的)回音与回应:社会学科学者将民众组成 的大、小群体 (如农民工群体、官员/执政党干部群体)视为研究对象,着力追问人行为模 式的规律和定理;人文学者则致力于探查和理解诸多有血有肉的个体的人:他(们)的功成 与痛楚,他(们)的思考与表达,以及与此相关涉的现代人生存困境和主体性建构等议题, 继而提出关于分配正义与自由乃至意识形态生成的原理性思考。作为来自知识分子的言说, 诸讲演人的叙述或许仍然难能完全褪去将外界及民众加以“他者”(they 、the other )化的痕 迹,却也因此有助于听众省察并颖悟既已形成“新阶级”的 (不同学科的)知识分子,在面 对自身业已无法无差异地、直截了当地“融入大众”的社会历史处境时,是如何于自我与外 界之间自由地穿梭,并找到观照和讨论社会 (及个体与社会的互动关系)问题的个人化的有 效视角与视野资源,同时在研讨的“深度”与“限度”之间保持平衡的——陈嘉映教授提出 一 的问题“有客观的历史叙事吗?”,更是以史学为例,对知识分子“文本”(叙事)背后的“话 语”(discourse )进行了直接的省思。在韦伯意义上的中产阶级(middle class )日渐形成和 扩大的当代中国社会,当葛兰西定义下的“庶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