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精选.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精选

北魏孝文帝改革 学生质疑: 本课重点: (1)孝文帝改革顺应了生产力发展的趋势——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 (2)改革符合民族融合的趋势和各族人民的愿望。 (3)改革符合统治者巩固政权的需要。 (4)孝文帝的胆略和卓识,冲破阻力,毅然改革。 ▲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商鞅变法与孝文帝改革的异同点 相同点: 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都促进了政权的封建化,都遇到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碍,结果都取得了成功。 不同点: 侧重点:商鞅变法侧重于富国强兵;而北魏孝文帝改革侧重于制度的更新、迁都和移风易俗,侧重于少数民族的汉化。 目的:商鞅变法是为了实现富国强兵以在兼并战争中取得优势地位;北魏孝文帝改革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改变鲜卑族的落后状态。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有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哪些新的东西。魏孝文帝作为一个落后民族的统治者,为了政权的巩固,抛弃狭隘的民族偏见,比他的前辈提供了新东西。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推行均田制,并颁布与之相联系的三长制和租调制。均田制使农民分得一定数量的土地,抑制了土地兼并,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和征发摇役。三长制使许多农户成为国家直接掌握的编户,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巩固。租调制则相对减轻了农民的租调负担,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第二,整顿吏治。吏治的败坏不仅激化了社会矛盾,也使统治阶级内部产生了矛盾。通过整顿吏治,整肃了官僚机构,巩固了封建统治。第三,促进民族融合。主要内容有改官制、禁胡服、断北语、改汉姓、定族姓、迁都洛阳等,利用了黄河流域的民族大融合趋势,适时地进行了促进鲜卑族封建化、加快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 * 专题三北魏孝文帝改革(破疑) 1.北魏能够实行均田制的前提和目的是什么? (1、2、4、5、6、9组) 专题三 北魏孝文帝改革 二、改革的内容   ⒈均田制    ⑴前提:政府掌握大批无主荒地    ⑵目的:保证政府收入,缓和社会矛盾    ⑶内容:政府把控制的土地分配给农民,农民向政府承担一定的徭役杂税    ⑷性质: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        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⑸作用 遏制土地兼并        有利于国家征收赋税徭役 北方经济 恢复发展   均田制对后代田制有很大影响,先后为北齐、北周、隋、唐所沿用,施行时间长达三百多年。这一制度的选择、推行为中国封建鼎盛时期的出现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2.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本课重点) ▲北魏孝文帝改革成功的原因是? 3.如何评价孝文帝改革? (10、5、3、8组) 学生质疑: 性质:是少数民族统治者自上而下推行的一场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目的:缓和民族、阶级矛盾,改变落后状态,巩固统治 。 作用: 1.北方社会经济有了明显发展和恢复,为隋唐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2.政权封建化加速:孝文帝迁都洛阳,使洛阳成为北方乃至全国的政治、经济中心,成为历史上显赫一时的国际性商业城市。 3.促进了民族的交流和融合,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民族融合是指不同民族之间不同生产方式、风俗习惯、文化心理特征等方面的相互影响和渗透,是民族之间的自然融合。   民族融合既包括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又有汉族对少数民族优秀文化的吸收。   由于中国古代历史上汉族的经济文化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少数民族,因此历次民族融合均以汉族为核心发生。   这是中国历史上的进步现象。   从经济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由游牧经济转向农耕经济的过程;   从文化风俗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汉化的过程;   从整体社会发展角度讲,民族融合就是少数民族封建化的过程。 *

文档评论(0)

tazhiq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