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桥毕业设计---路基防护.doc

  1. 1、本文档共3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录 1.前言 1 2.工程概况 2 3.设计规范及依据 3 4.路线地质环境 3 4.1 自然地理 3 4.2水文与气象特征 4 4.3 地层岩性 5 4.4地址构造 6 4.5地震 7 5.路基防护工程设计 8 5.1深路堑设计 8 5.2挡土墙设计 27 5.3冲刷防护设计 36 6.结论 38 7.致谢 39 1.前言 漩口——水磨公路为国道213线的分支线。是漩口经水磨至三江旅游区的唯一通道。由于此路段位于紫坪埔水库蓄水区,水库蓄水后,漩口至郭家坝段将被全部淹没。淹没路段长达6.5公里。为此,此路段只能靠后提高标高建。承担该路段改建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 本次毕业设计只涉及其中K2+860——K3+115段路基防护工程设计。包括K2+860——K3+040段深路堑防护设计、K2+860——K3+115段冲刷防护设计及K3+050——K3+115段路肩墙设计。 2.工程概况 工构造物。沿线砂、沙砾石、碎石料料场计有如下地点:K3+700 漩口至水磨旧路基本达到山岭重丘区三级公路标准。路基宽度6.5——7.5米,路面宽度6米。沥青表处路面。该地区雨水较多,地下水丰富。工矿企业多,重车多且超载严重,为此原路面损坏严重,养护维修频繁。 由于紫坪埔库区淹没水位达887米,蓄水后,此路段将大部分被淹没。为此,漩口至水磨公路只能后靠提高标高新建。本次毕业设计所涉及的K2+890——K3+115段地形、地质复杂,边坡陡峻,防护工程规模较大,主要由深路堑防护、冲刷防护及路肩墙防护等内容组成。 测区位于寿江右岸,寿江两岸河漫滩及阶地上沉积有大量的沙、沙砾、卵石、漂石。砂质纯净,主要为中粗砂。砾石、卵石、漂石以砂岩、灰岩、花岗岩为主,强度高、质量好,但分选性较差,可筛分中粗砂、沙砾石或机械粉碎成碎石后用于各种人右60米寿江右岸河漫滩;K5+520右50米寿江右岸河漫滩。平均运距0.8千米。 测区覆盖层较厚,基岩出露较少,片石、块石可于K3+550处三江公路内侧边坡开采。平均运距1.5千米。 测区地处寿江右岸,寿江水质好,无污染,施工及生活用水可就近采取。平均运距0.4千米。 测区交通便利,钢材、水泥、沥青等材料可外购。 施工单位自行解决用电问题。 3.设计规范及依据 本设计技术标准为山岭重丘二级公路标准。本设计严格执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的各项技术要求。 (1)《建筑边坡支护技术规范》(GB50330--2002); (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 (3)《铁路路基支挡结构设计规范》(TB10025-2001); (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 (5)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97); (6)《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013-95); 4.路线地质环境 4.1 自然地理 地理位置 米之间,相对高差60米。河谷根脚开阔,呈“ U ”型,岸坡坡度一般10 ~ 25 ,局部可达40 。冲沟较发育。沿岸分布有I ~ III阶地,阶面平缓,本设计段主要分布在河岸岸坡上。测区岸坡地段植被茂密,以灌木林为主,阶地上主要为农地。本路段沿岷江支流——寿江右岸展布,为四川盆地西北侧、龙门山地中南段,山体海拔1000—3000米,地势自西北向南东倾斜,属低中山区。 (2) 地形地貌 测区位于寿江右岸,海拔890——1000 4.2水文与气象特征 测区属岷江水系。 地表河流主要为寿江及其冲沟支流。径流主要由降雨形成,其次是地下水和高山融雪补给,径流稳定充沛。 测区年降雨量1001.9mm ~ 1264.7mm。最大降雨量2434.8mm。夏季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每年洪水多出现在6 ~ 9月。 测区地下含水岩组为第四系松散堆积孔隙含水岩组及基岩裂隙层间含水岩组。 第四系孔隙含水岩组由块碎石土组成,厚5 ~ 15米,分布于斜坡地带,就地接受降水补给,排泄于沟谷。基岩裂隙水赋存于砂页岩裂隙中。由于地面陡峻,储存条件差,岩体为中等透水. 地下水为重碳酸盐淡水,对砼无侵蚀性。 测区属川西高原气候和川东盆亚热带气候区,不仅具有大分区气候的特征,也有地方性气候的特点。气候变化与流域地理位置、地形地势特点相适应。多年平均气温15.2° C ~ 15.9°C,一月平均气温最低4.7°C ,七月平均气温最高24.6°C。 相对湿度81%无霜期269天/年,日照时间1030小时,实测最大风速17m/s,多年平均风速,多年平均风速为11.9m/s。 4.3 地层岩性 I区出露地层主要为 (1)第四系残坡积层(Q1dl+el):主要分布于K2+400 ~K3+500段岸坡上及K3+500 K5+800段坡脚。为褐色 ~ 深灰色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