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九年级数学半期试题(AX1122)
2010-2011学年度(上)第二学月检测题
九 年 级 数 学 试 题
出题人:郑萍
A卷(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是0,则的值为( )
A、1 B、 C、1或 D、2
2、在一个四边形ABCD中,依次连接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菱形,则对角线AC与BD需要满足条件( )
A、垂直 B、相等 C、垂直且相等 D、不再需要条件
3、下图是一棵大树在某天不同时刻拍的照片,拍摄顺序为( )
A、(2)(3)(1) B、(3)(2)(1)
C、(1)(3)(2) D、(3)(1)(2)
4、下列函数中,图象经过点(1,)的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是( )
A、 B、 C、 D、
5、如图所示是某几何体的三视图,则该几何体的形状是( )
A、长方体 B、三棱柱 C、圆锥 D、正方体
6、下列关于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A、 B、
C、 D、
7、如右图,在△ABC中,D、E分别是边AC、BC上的点,若
△ADB≌△EDB≌△EDC,则∠C的度数为( )
A、15° B、20° C、25° D、30°
8、如图,四边形ABCD中,E是BC边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AB的延长线于F点,AB=BF。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你认为下面四个条件中可选择的是( )
A、AD=BC B、CD=BF
C、∠A=∠C D、∠F=∠CDE
9、三角形两边的长是3和4,第三边的长是的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 )
A、14 B、12 C、12或14 D、以上都不对
10、对于反比例函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点()在它的图象上 B、它的图象在第一、三象限
C、当时,随的增大而增大 D、当时,y随x的增大而减小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1、把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
12、如图,小华为了测量所住楼房的高度,他请来同学帮忙,测量了同一时刻他自己的影长和楼房的影长分别是0.5米和15米,已知小华的身高为1.6米,那么他所住楼房的高度为______米.
(12题图) (14题图)
13、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cm和8cm,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______cm.
14、如图,把一张矩形纸片ABCD沿EF折叠后,点C,D分别落在C′,D′的位置上,EC′交AD于点G,已知∠EFG=50°,那么∠BEG=______.
15、命题“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的逆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它是__________命题(填“真”,“假”)
二、解答题(16题每题5分,17题8分,共18分)
16、解方程(每小题5分,共10分)
(1) (2)
17、(8分)已知,且与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且时,;时,.求y关于x的关系式及时的值。
四、解答题(18题9分,19题10分,共19分)
18、美化城市,改善人们居住环境,已经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某市城区通过拆旧房、植草、栽树、修建公园等措施,使城市绿地面积不断增加,如右图所示。
(1)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2008年底的绿地面积为____________,比2007年底增加了____________公顷,在2005年,2006年,2007年这三年中,绿地面积增加最多的是____________年;
(2)为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计划2010年底使城区绿地面积达到72.6公顷,试求2009年到2010年绿地面积的平均增长率.
19、(10分)如图,一次函数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A、B两点,且与轴交于点C。
(1)试确定上述反比例函数和一次函数的表达式。
(2)求△AOB的面积。
五、计算、证明(第20题8分,第21题10分,共18分)
20、如下图为住宅区内的两幢楼,它们的高AB=CD=30m,两楼间的距离AC=30m,现需了解甲楼对乙楼的采光的影响情况。
(1)当太阳光与水平线的夹角为30°角时,求甲楼的影子在乙楼上有多高(精确到0.1m,);
(2)若要甲楼的影子刚好不落在乙楼的墙上,此时太阳与水平线的夹角为多少度?
21、(10分)如图,在等腰梯形ABCD中,AD∥BC,点E是线段AD上的一个动点(E与A、D不重合),G、F、H分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