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定窑黑瓷鉴赏初识(上).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定窑黑瓷鉴赏初识(上)   黑釉瓷创始于东汉。东汉时期的工商业已渐发达,城邑规模不断扩大,商品交换日益发展,生产更加集中和专业化。这个时期的青瓷生产,已转向经济实用,日常生活需要的器皿逐渐增加。在长期的烧瓷实践中,古代窑工逐渐摸索出胎、釉原料中的奥妙,他们有意识地增加或减少胎、釉中某些化学物质的含量,并有效地控制窑焰以掌握还原程度。如:釉料中Fe2O3含量3%以下可以烧出青瓷;若将Fe2O3含量增中至8%以上,便可以烧出黑瓷;若减少胎和釉中Fe2O3含量,使之降至1%以下,则可以烧出白瓷,白瓷在我国始于北朝时期,烧制得较成熟则在隋代。   进入唐代,黑釉瓷的烧制技术有初步的提高,试举两例。定窑双系短流贴花执壶(图1):器高17厘米,足径8.5厘米。平底,足心微凹,胎质较粗黄。壶身釉色不够均匀,呈色亦欠稳定。由于釉料中加入植物炭灰,氧化钙含量较高,所以釉在高温中粘度降低而流动性大,有较好的透明度,底部出现明显的蜡痕聚釉现象。其贴花艺术是从唐长沙窑借鉴而来,这说明早在唐代,我国的交通和商业交换即已十分发达。   盘口执壶(图2):为晚唐至五代时期。器高20.3厘米,足径6.9厘米。玉璧状底,胎质较前纯净洁白,说明那时窑工已重视瓷土的淘洗和净化程序。釉色较唐中早期已有明显提高。但壶身釉色黑中偏褐,施釉仍不均匀,釉面棕眼较多,表明烧制时的窑温控制技术尚不成熟。由于石灰釉中的钙含量较高,近底部有明显的蜡痕聚釉现象。   进入宋代,上层社会饮茶与斗茶风盛行。斗茶用半发酵的茶饼,置茶碾中碾成细末,放入碗中,以初沸之水点注。水面随即浮起一层白沫。用黑盏盛茶,便于观察白色茶沫。斗茶之法,首观其色,次观其汤。以清白胜黄白,观色品评高低,视汤华分输赢。蔡襄《茶录?茶器》载:“茶色白,宜黑盏……其青白盏,斗试自不用。”宋徽宗赵佶也颇爱与群臣斗茶,他写的《大观茶论》说:“天下之士励志清白,竟为闲暇修索之玩,莫不碎玉锵金。啜英咀华,较筐箧之精,争鉴裁之别。”由于帝王的喜好,上行下效,斗茶成风,风靡全国。黑釉瓷以它独具的色泽魅力,庄重肃穆的气派,为广大民众所喜爱。同时,黑釉瓷还是地地道道的大众百姓瓷,社会的需求大大促进了黑釉瓷的发展。   位于河曲阳涧磁村的定窑,以其优质的瓷土资源,先进的生产工艺,在黑瓷的生产中独领风骚。定窑创烧于唐代时期,在硝烟战火中熄于元代,烧造历史长达700余年,它是以烧制白瓷为主的北方重要窑口。白定的烧制,工艺要求较高,其胎质必细白,釉色必莹透,这也为烧制黑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北宋早期即已烧出闻名遐迩的黑定斗笠碗(图3):口径12厘米,高4.3厘米,足径3.2厘米。造型工整,胎质洁白,釉色如玉似脂,口沿釉薄处,色泽由浅黄渐趋中黄,器身为黑色,而内壁均匀地呈现出一缕缕青红相间放射状的釉色,类同建窑兔毫盏纹饰。近底釉厚处则乌黑发亮,光可鉴人。黑釉深层,又暗藏红色,在阳光下观看,异彩纷呈,莹光四射。   黑定也称墨定。其特点是胎白体薄,釉黑如漆,光可鉴人。古陶瓷专家叶民先生研究发现:“在窑内烧造时,越是不完全熔融,其所出的黑色越好,若完全熔融,便带褐色,但如铁份过剩,往往会因燃料中所含硫磺的作用而使所谓油滴的银星斑现于釉面。”(叶民:《隋唐宋元陶瓷通论》,紫禁城出版社2003年3月)这说明此时的黑釉呈色尚不稳定,在烧造时常常会出现“窑变”现象,有的釉面产生黄褐色或银白色的斑点;有的出现较为均匀的“油滴”或“兔毫”,视为“珍品”,恍如天赐;而出现黑不黑、褐非褐的颜色,则为次品。明代曹昭《格古要论》中所载:“有紫定色紫,墨定色黑如漆,光可鉴人,土俱白,其价高于白定。”“黑定”应该是指北宋定窑生产的釉色精美的高档白胎黑釉瓷。由于其烧制技术性强,难度较高,釉色素雅独具,所以才有“其价高于白定”一说,难怪已故古陶瓷专家冯先铭先生以“黑天鹅”来形容黑定的珍贵。   鸡心形小水注(图4):为北宋中早期黑定,系文房用具。高6.2厘米,足径2.9厘米。其造型精巧,胎质洁白细腻。口沿及手柄处,釉薄呈玉白色,釉色莹润如玉,乌黑发亮,光可鉴人。釉色深处,暗含红色,极有灵气,令人爱不释手,余韵深长。   小蟾盂(图5):为北宋中早期黑定,文房用具。身长4厘米,高3.5厘米。造型十分乖巧,胎质洁白细腻。烧造时巧妙地利用四足支钉垫烧,除支钉处,余皆满釉。不难看出,它借鉴了宋代汝窑的烧造工艺。器形虽小,制作却十分讲究。双目圆睁,阔嘴丰腹,工匠巧妙地利用蟾口、眼及体表腺体挂釉稀薄而呈现出的白色斑点,十分生动地表现了金蟾憨态可掬的神韵,令人玩味无穷。这充分证明了我们祖先早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熟练掌握了仿生捏雕技巧。(未完待续)   (作者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图1 图2 图3 图4 图5 4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