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读《苦瓜和尚语录》的一点感想.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苦瓜和尚语录》的一点感想   石涛(1642-1707),清代杰出画家,本姓朱,名若极,别号很多,如大涤子、清相老人、苦瓜和尚、瞎尊者,法号有元济、原济等。他是明靖江王赞仪的十世孙,朱亨嘉的长子,终年55岁。他十六岁,在国破家亡的命运促使下,遂由桂林赴全州,在湘山寺削发为僧,改名石涛。    在绘画理论领域他独有建树,撰写的《苦瓜和尚画语录》堪称中国绘画美学的经典之作。虽然文字不多,但在这部著作中,石涛将绘画的各种因素辩证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论述,集中倡导了“借古开今”、“师法造化”、“无法而法”等创作思想,反对当时拘泥于古法、颓废的风气。全书十八章,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系,从无到有,从简到繁,从一到万,逐渐发展,又万复归于一,以一画的原理贯穿到底。    纵观他的画论,立论清晰,观点鲜明,讲了以下几个重要方面:    一、“一画论”的美学思想    “一画论”是石涛绘画美学思想的精髓,也是贯穿于《画语录》的核心,它将笔墨技法与绘画原理相结合,从美学的高度揭示了山水画的审美本质,从理论上阐明了画家在创作中如何获得自由这一根本问题;把中国画创作思想升华到了更高、更富哲理的层次,从而开创了中国绘画美学的新风貌。所谓一画,万物皆由一而生。《老子》有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画是造型中的一根线条,是最基本的画法。石涛曾经提到过“自一以至万,自万以治一”,中国画中所描绘的方法无不是一笔笔来进行表现的,从第一笔开始到最后一笔的完成,可谓万象森列,俱源于一。画家手中的笔由一画衍生至万画,经营位置,但终其所终,不免以一画收尾。此一画乃“众有之本,万象之根”而“世人所不知”。从“一画”开始,就有了法,它是构成艺术的最基本的因子。众所周知,中国绘画以线造型为主,石涛也认为“自与画者,其具两端,其功一体”,书与画造型的基础都是线条,线在绘画中的重要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它是最基本的绘画语言和最基本的绘画形象构成之因素,由此,山水、人物、林泉皆有生动传神之美。   二、无法而法,乃为至法    任何一位画家总是在绘画发展的某一阶段进入其中,而绘画发展的传统,乃是一个有众多具有经典意义的名家和名作构成的体系,它具有自己的规律和轨迹,这种规律无时无刻不在制约着身在其中的画家,谁也不能完全摆脱的。而这种规律又十分的具体,有一定的构图、用笔、技法等等,几乎没有画家可以不受它的影响。石涛在《画语录?山川章》中说:“山川使予代山川而言也,山川脱胎于予也,予脱胎于山川也,搜尽奇峰打草稿也,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也,所以终归之于大涤也。”他的理解和感受是很深刻的。石涛从十四岁开始画画,到二十八岁时,就敢于对当时的画院进行尖锐的批评了。石涛一生经历曲折复杂,足迹遍及大半个中国,对他影响重大的地点主要有三处:南京、北京与扬州。因此,他的绘画美学理论也有过几次较大的调整。他在游西湖时作山水册子,后跋云:“画有‘南北宗’,书有‘二王法’,张融有言,不恨臣无‘二王法’,恨‘二王’无臣法。今问‘南北宗’,我宗耶?宗我耶?一时棒腹曰,我自用我法。”他当时标榜“我自用我法”,是针对明清之际极力鼓吹和张扬“南北宗”说,在画坛以文人画正统自居的董其昌和“四王”等人所持之法而言的。   董其昌主张师法古人,又强调师法造化。“四王”当时以董其昌“嫡传”自居,事实上又抛弃了董其昌画论中“师造化”的思想,而片面继承了“师古人”的观点,声称“以元人笔墨,运宋人丘壑,而泽以唐人气韵,乃为大成。”他们拜倒在古人脚下,视前人为“神明”。尽管石涛的艺术也存在缺陷,不免流于粗率、浅薄,但他高标“我自用我法”的敢于与“四王”相抗衡的精神确是值得景仰的。石涛否定清规戒律,强调个性发展,在当时这一见解是很新鲜的。石涛作画,最擅长长卷和册页,他的《山水清音图》描绘峭壁大岭,飞泉激湍,新松夭矫,丛枝滴翠;水阁凉亭间,主客晤对长夜,静观万象,不觉轻风拂露,微曦既开。画面上,山草向左偃伏,松枝逆势右出,竹条左右摇曳,似乎吹来了淡淡轻风,伴随着淙淙流水,交响之音,仿佛溢向画外,流入观者的心田,作为遁世之歌,另外也蓄含着宽容的积极的审美境界。石涛在“扬州八怪”中亦善画竹,如《兰竹图》,即称杰作。    石涛云:“立一法之画者,盖以无法生有法,以有法贯众法也。”指出了绘画方法的特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即在无法得共性中破立无法的特征,再以有法的特征来发展,乃至成为贯穿一切众法的共性。   三、“化”的体现    “化”在《苦瓜和尚画语录》里出现的频率很高,我国古代哲学家把宇宙万物的规律称之为“大化”。“化”,即存在于万事万物之中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老子》有云:“我无为则民自化”。化,一是指变化、变通,二是指融合消除,三指天地造化,四指外化。石涛反对把模仿古人当做艺术活动的终极目的,他指出只有不断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