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美化”“电影化”.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净化”“美化”“电影化”

“净化”“美化”“电影化”    主持人语:?   中国电影正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近两年年度票房均超过4百亿元;但同时也有市场良莠不齐的问题,常常出现“好片无观众、烂片高票房”的畸形现象。对此种情形,以专业眼光、客观态度,中肯评价,发掘及推荐优秀影片,是电影研究者与评论者的责任。本刊开设“影评”专栏,即将致力于此。?   作为一门讲故事的艺术,电影常常从其他叙事艺术中得到灵感,戏剧便是电影的一大来源。2016年上映的电影《驴得水》改编自同名话剧。这部由周申和刘露导演,田雷、董天翼、任素汐、郑磊等主演的荒诞话剧,自2016年6月在北京首演之后便成为口碑之作,四年中在全国巡演超过百场,同时成为各高校剧社排演最多的剧目之一。影片《驴得水》基本保留了话剧的原班人马,导演仍然是周申和刘露,主演是任素汐。话剧原版的好口碑是电影版受关注的一大原因。?   影片《驴得水》受关注的另一原因在于这是开心麻花出品的第二部话剧改编的喜剧电影。此前该公司出品的喜剧电影《夏洛特烦恼》在2016年国庆档收获了亿票房,《驴得水》能否取得同样的商业成功令人瞩目。?   与话剧版获得的好评相比,电影版《驴得水》引起了人们的争议。有人对其赞不绝口,有人对其不以为然。称赞的人多是称赞其剧作的坚实,这其实得益于话剧原版剧作的坚实。与当今许多IP改编电影往往只是保留几个名字、而将原作改编得面目全非的做法不同,《驴得水》的电影故事基本忠实于话剧原版,以一个荒诞的故事揭示出社会与人性的黑暗,这使其在引人深思的同时也收获了好评,甚至有人称之为2016年最佳国产影片。?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正是因为未能脱离原作窠臼,不少人认为《驴得水》的电影化表现不够。影片无论在表演、台词、空间、镜头等方面都没有能够摆脱舞台剧的影子,看起来更像是用摄影机拍了一部舞台剧,不能算是成功的电影。?   在搬上大银幕之前,小剧场话剧《驴得水》已经火爆展演了五年之久。“所有在同一喜剧框架中,能够在悲剧和笑剧之间游移的戏剧家是今天唯一能够激励我们的人”【1】——这句话可以作为《驴得水》成功的注脚。但很显然,话剧上的盛名只是为电影《驴得水》的出身加持一圈光环,让吃瓜群众们“不明觉厉”,却不会直接带来市场的火爆。因为作为“小剧场”话剧,它的受众面只可能来自少数大城市中为数更少的一部分“深度文青”,相对于电影市场的观众量级,话剧观众可以忽略不计。它在大银幕上取得的票房成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电影对话剧进行了有效的改编:在故事主题和情节主线上忠实原作,而在具体细节上则更尊重电影创作规律——作为电影的《驴得水》,算得上一部高水平的改编佳作,整体质量甚至超越了原版话剧,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话剧与电影,二者之间差异巨大。无需引经据典地搬弄理论,仅从剧本和表演两方面来看,话剧是要在最受限制的场景中完成最集中的矛盾冲突,因此多有着跌宕起伏的情节与鲜明突出的人物性格,演员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台词声调较高,情感饱满激越。电影则更注重造成一种“仿真”的生活感,故事基本符合生活逻辑,表演上更加低调而平易,不事过度夸张——这两种区别直接反映在人们的审美好恶中。通常喜欢看话剧的人,觉着电影缺少那种现场爆发的激情冲击,难以体验到神圣肃穆的艺术“灵晕”的降临。而只爱看电影的人,则无法接受话剧不乏做作的“煞有介事”,以至于“话剧腔”成为电影表演的忌讳一种。?   能够看到,从“小剧场”转战“大银幕”,《驴得水》除了故事的主线未曾变更之外,在更多的细节之处都进行了改写、强化或者是填充补足。或可说,在两种艺术形式的转化中,可以看出明显的“净化”“美化”与“电影化”。?   一?   “净化化”主要指的是影片对原版话剧中台词和噱头的“去污”处理。《驴得水》出身于小剧场,而中国的“小剧场话剧”, 在当年孟京辉几乎以一己之力打出一片天空后,一直是高端文艺青年扎堆的去处。但今天高端文青的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说低端荤段子。说是竹林七贤的傲世遗风也罢,说是王朔他们“顽主”一代的玩世遗风也罢,那些本不登大雅之堂的荤段子和粗口,普通百姓都常常赧于在人群中说出口,却恰恰成为文青们激扬世俗、放纵不羁爱自由的身份标识至于话剧版本的《驴得水》,更是“污”得不一般,以至于还要特地声明14岁以下儿童不宜。但细而究之,其中的很多荤哏,都是为了搞笑而生,一不高明,二不必要,而尺度之大直逼乡土版东北二人转。【2】?   像故事前两幕,一曼“睡服”铁匠那一段。剧场版在此用力甚巨:三民小学在收到上级迟到的电报后,几位老师担心吃空饷的事儿穿帮,情急之下只能让前来干活的铁匠冒充所谓的“吕得水”老师。于是,从给铁匠洗澡开始,故事就开始一个劲开黄腔了:裴魁山担心这事瞒不过去,一曼就语带双关地说裴魁山人怂,“硬不起来”,在老裴解释的时候,她干脆说“咱俩尺寸就不合适”。接着校长要大家各自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