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巧夺天工的明清灯具赏析
明清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昌盛的时代,工艺美术及建筑高度进步,陶瓷、染织、金属、家具、漆器等等,技艺更加成熟,城市、宫苑、陵寝、园林、寺庙、住宅建筑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明清时期,室内装饰十分讲究,厅堂、卧室、书斋都有相应的配套家具。室内陈设品,如书画、挂屏、文玩、器皿等应有尽有,灯具也是其中必备的生活用品和陈列品。
明清灯具的种类也较唐宋时期更为丰富,具有照明和观赏双重功能的宫灯,至此达到了鼎盛时期。各种陶瓷灯、金属灯、玻璃灯、木制烛台等,造型优美,装饰富丽。此时,中国古代灯具又达到了历史上的一个新高峰。
就质地而言,陶瓷灯具是明清时期实用灯具的主流。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云:“瓷灯有仿汉雁足者,其釉色则仿汝之类,大抵明代杂窑也。至清乾嘉贵尚五彩制,虽华腴而乏朴茂式,亦趋时不古矣。”
明清瓷灯中最流行的式样是书灯,即在室内阅书时所用的灯。书灯,元代已出现。元#8226;谢宗可写有一首咏吟“书灯”的诗:“咿唔声里漏初长,愿借丹心吐寸光。万古分明看简册,一生照耀付文章。芸编清逼兰膏暖,花烬时沽竹汗香。明日金莲供草制,几人风露在秋堂。”
明清瓷书灯的造型一般是灯盏做成小壶形,壶直口,带圆顶盖,短颈,腹扁圆;前带管状平口长流,后有一弓形?,壶底连接一圆形柱,立于带矮圈足的宽边圆盘的中央。灯芯从壶嘴插入壶中,此种灯具有美观、实用、省油、清洁的特点。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有一件书灯,是明宣德窑的佳品。其高12.7厘米,灯盏为小壶形,直口有盖,短颈,肩部延伸管状平口长流,腹下收成圆形柱,立于圆盘中,盘宽边,矮圈足,壶肩部伸出的曲柄与盘边相连。全器造型别致,纹样清晰,虽由盖至底饰花卉纹样,但纹饰与留白相间,层次分明,加以图案又依器形横向展开,别具风采。
明清时期,油灯似乎是民间流行的灯具样式。由于灯油的来源比较多,再加上省油灯在此时也十分流行,节能型灯具广受欢迎。民窑生产的陶瓷灯具,由于面向广大民间,风格呈民俗化发展,许多灯具都具有浓郁的民间气息,且追求生活趣味性。
尤其是那些由劳动者创造的,在民间广为流传并与劳动者朝夕相伴的各种材质的油灯、烛台,并不作过多雕琢,故造型多别致有趣,实用性也较强,在功能结构方面也蕴含着形式美感,使人们在使用和收藏的同时都得到美的享受。
广东石湾窑烧制的葫芦灯就颇具特色。石湾窑是明清时期著名的民窑。葫芦灯胎体为灰白色,胎外分涂各种釉色。整个灯的造型、装饰手法以及施釉的颜色,都明显受清代绘画的影响。通花八角灯也是石湾窑烧制的精品。它是一种放置于案桌上的小型灯盏,造型很别致,较为少见。粗看不像灯具,倒像一口缸。通花八角灯外形呈八角形,中间放置灯油的灯盏成圆形,灯体上下各有一圈凸出的边沿,下圈的边沿为阶梯状,上面用浮雕状的叶饰作装饰,外施酱黄釉,灯体中间采用镂空的花饰和方胜纹相间作装饰 。
江南城乡流行一种青花瓷带承盘油灯,一般图高13厘米,宽11厘米,盅型灯盏,下接以圆柱形柄;柄上细下粗,下部还附着细管条做的耳,插在碗形承盘上;碗敞口圈足,通体饰几何纹、草卉和云海纹。
西北地区民间则使用一种陶制的带承盘油灯,灯作壶形,带高足把,下还承以陶盘;壶小口垂腹,带流,系以小口灌油,而以流燃捻;足为柱形,一侧附有条形耳手把,承盘为浅盘,平底;灯及灯足遍饰酱色釉,此种带把、附承盘的灯,系两汉至魏晋南北朝时常用的形制。山东地区民间流行的带承盘油灯,亦当属其列。而山西民间的瓷质猴顶油灯与河北地区的曲娃娃顶油灯,古朴典雅,富有生活情趣。
烛台在明清两代十分盛行。明代永乐流行八方烛台,烛台上置蜡烛形插柱。这种烛台是明代早期根据国外市场的需求而生产的一种烛台样式,造型仿自伊斯兰金属器皿。烛台口部和台座均设计成同形八棱状,烛筒管呈深杯形,中有束腰,下连一个八棱柱,柱下的烛座也有束腰。1983年出土于江西景德镇珠山的甜白八方烛台表明了永乐初期就烧造此种烛台。传世八方烛台多为宣德年间制作的产品。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宣德青花八方烛台,高29.8厘米,通体绘缠枝花卉,口部为蕉叶纹,柱上有缠枝花,座面一周莲瓣纹,座壁八方形内均有卷曲的花枝纹,图案丰富多彩。大概因为用于出口,此类烛台一般制作精致、工艺精美。
福建省博物馆收藏的一件明代白釉钵形烛台,也颇具特色。其由台身和烛座组成,台身似罐,罐内底部竖有筒管,烛座为镂孔圆形座壁,整个器物釉色莹润、造型稳重敦实。
明代烛台也有以动物纹样为装饰的,只是这样装饰已较为少见。江西明代魏源墓出土的豆青釉狮形烛台就是一件极为难得的灯具珍品。其烛座呈六边形,饰有云纹和回纹图案。烛台上雕刻一狮,狮作趴伏状,侧首翘尾,背脊上托伏起圆柱,柱上堆塑缠枝草纹。柱顶托起烛盘,盘中立有葫芦形插烛筒。胎质细腻,釉色洁白。
立钎式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