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编清代文学.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编 清 代 文 学 绪 论 一、文化专制下的学术与文学 天崩地解,海飞山立的历史年代,震撼了学人的心灵,引起了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为代表的一批思想敏锐深沉的学者对社会历史进行反思,学术思想发生了深刻的转变,在中国学术史上划出了一个新时代。 人民既表现出了转动乾坤的伟大力量,也蒙受了深沉的灾难。“万井寒烟,千家空杵”。 “崇儒重道”:启蒙思潮受挫,宋明理学重居统治地位。 “重农抑商”:资本主义萌芽受挫。 政治体制极度完备化。封建制度“丞相”、“宦官”、“后宫”专权的致命弊端统统解除。 对待汉族知识分子的两手政策:羁縻与高压。 羁縻:礼葬崇祯、擢用降吏、袭用八股取士制度、又开博学鸿词科、纂修大型类书丛书——为了“稽古右文,崇儒兴学”。 高压:严禁文人结社、禁毁有碍书籍、大兴文字狱。 ——文化专制导致了乾嘉汉学的出现,埋头文献,训诂、考证、教堪、辨伪;失却了经世致用的精神。 乾嘉汉学影响了桐城派散文及诗歌、小说等多种流派。 二、清代文学的历史特征 明清之际,由于受到“天崩地解”的时代刺激,反道学的思潮汇成巨流,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三位启蒙思想家、卓越的唯物主义哲学家,在知行观方面共同反对“知先行后”和“以知代行”的唯心主义先验论,提出了“行先知后”“力学致知”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命题;反对空谈心性、崇尚玄虚的恶劣学风,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至此,宋明理学算是终结了,在理论上再也没有继续发展、蔚为大观的可能。将李贽的个性解放精神眼神为社会解放理想;将思想领域的反传统拓展为对社会制度方面的批判、探讨。重视文学的社会功用,抛弃了晚明文学的自我表现、个性解放、率真浅俗的理论观念。具体说,维护了诗的正宗地位,推动了诗风的转变,引动清诗的繁荣。戏曲作品趋于雅正,悲剧意识超过了娱乐格调。 清中叶,启蒙思潮受到扼制,有所消沉。但继而又重新抬头。小说在屡遭禁止的情势下,《儒林》、《红楼》阐发了启蒙思想的底蕴。 举凡以往各代曾经盛行过、辉煌过的文学样式,大都在清代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出现了诗、文、词、赋、戏曲、小说等全面振兴的局面。郭绍虞论断见242页。 三、清代文学实绩简介 诗、词创作,形成了唐、宋以来的高峰。四百余遗民诗人关注国运民生,伤时忧世,继承和发扬“缘事而发”、“有美刺之功”、行“兴、观、群、怨”之用的传统精神,近三千首血泪写成的诗篇,悲思故国,讴歌贞烈,以其诗史般的内容,所表现的志节情操而称重当时,影响后世(顾、黄、王、吴嘉纪、屈大均等);仕清诗人钱谦益、吴伟业及稍后的王士祯等在诗艺方面有所开拓、创造,确立了有清一代诗风。清中叶诗坛,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沈德潜、厉鹗、翁方纲、袁枚、赵翼等设坛立坫,分庭抗礼;自成一格的郑燮、黄景仁也竞逐其间。嘉、道间龚自珍重开一代诗风,被称为古代文学的终结。 清初陈维崧为宗的阳羡派和朱彝尊为首的浙西派,以其独特成就转变浮泛腐秽的明末词风,与乾、嘉时期的张惠言所创常州词派相禅续,加上纳兰性德硕果般的词作,共同构成了清词中兴的局面。仅顺、康两朝,云集词家近两千,五万首词作各呈异彩,蔚为大观。同、光间陈廷焯《白雨斋词话》云:“词兴于唐,盛于宋,衰于元,亡于明,而再振于我国初,大畅(盛)厥(它的)旨于乾嘉以还也。” 散文继承了先秦以来的优良传统,扩大了题材领域,丰富了表现手法,取得了很大成就。学者型作家黄、顾、王,侯方域、魏禧、汪琬“清初三大家”为方苞“桐城派”作了“嚆矢”,遂有纵贯清代文坛的“桐城派”赫赫声势。 骈文经唐、宋两次古文运动打击,一蹶不振,于清初复兴,乾嘉大盛。 乾嘉汉学在文字、音韵、训诂、金石、地理等方面,做出了卓越的学术贡献。 正统文人在遭逢国变、落泊失意境遇中,认同戏曲,编写戏曲,其社会历史意识影响了清初的戏曲创作;李玉、阮大铖追求的“戏剧性”、李渔从理论到创作实践由“曲”向“戏”的转移,表明古典戏曲在戏剧本质上的成熟。基于这两方面的综合影响,便涌现出戏曲高峰——《长生殿》、《桃花扇》杰作的诞生。 小说从总体上迈入独创期。 拟话本结束了编故事的路子,取材近世传闻和当代新事,贴近了实际生活。加重了讽世意味,渗入了文人意识,减弱了艺术性。爱情婚姻小说雅化,蜕变为才子佳人小说。 蒲松龄《聊斋》、乾嘉间纪昀《阅微草堂笔记》、袁枚《子不语》,鼎足而三,嗣后,摹拟三家之风日盛。标志着文言小说的大回归。 长篇小说迈入独创期,作品纷繁多样。《醒世姻缘传》、《镜花缘》等。将平凡的生活变成真实而有审美内蕴的小说世界的代表作是此期的《儒林外史》、《红楼梦》。 总之,“典籍大备”的丰厚文化积累和厚积薄发的客观条件,加上文学本身的纵向积累和各体式间在思想、题材诸方面的互相渗透,再加各门类日臻成熟的理论指导,遂形成了清代文学以小说、戏曲成就为主体,以诗词、散文为两翼的整体构架和全面丰收的局势。 清中叶,启蒙思潮受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