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1.冬病夏治穴位贴敷在我院儿科开展近20年。 2.今年冬病夏治我科做400余例。 3.新病区开诊以来,住院小儿的穴位贴敷广泛开展,包括针对口疮(心脾积热)、烂乳蛾(风热袭表)、腹痛(使用温中和胃散)、发热(使用发热穴位贴)肠胀气(芒硝敷脐)。住院患儿人均达2-3次/日。因穴位贴敷操作简单,小儿无痛苦,除少数皮肤过敏外,家长普遍易接受。 简单介绍一下温中和胃散 由丁香、木香、沉香、吴茱萸、槟榔、高良姜等组成,碾末,取适量粉食醋调敷神阙穴。 对输注阿奇霉素小儿,及腹痛小儿效果尤佳。可以说“自从用了温中和胃散以后,挂阿奇要素就很少有人叫肚了痛了” 但对于壮热,大便秘结,又有肠胀气,怀疑有肠梗阻的小儿,不建议使用。 所以说还是要辨证施治。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3、禁忌证 皮肤过敏者慎用。 4、告知 4.1局部敷药后可出现药物颜色、油渍等污染衣物。 4.2对于不同的药物可能出现皮肤过敏现象。 4.3不同药物的气味也将产生刺激。 5、物品准备 治疗盘、遵医嘱配制药物、药碗、药勺、酒精、棉签、胶布、敷药贴。 穴位贴敷的操作规范 6、操作程序 6.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做好解释,核对医嘱。 6.2协助患者取合适体位,暴露贴药部位,检查局部皮肤有无红肿、破溃,遵医嘱取相应穴位,注意保暖。 6.3清洁皮肤,将药贴于穴位处。 6.4操作完毕,协助患者衣着,整理床单元,安置舒适的体位。 6.5整理用物,做好记录并签字。 7、注意事项 7.1贴药的时间一般视病情及医嘱而定。 7.2贴药后,如出现皮肤发红,起丘疹、水疱、瘙痒、糜烂时,停止用药,及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穴位贴敷的操作路程 临床应用及效果: 中药穴位贴敷起到调节机体免疫,滋阴润肺,补虚培元,抗痨杀虫。贴敷疗法集针灸和药物治疗之所长,所用药方配伍组成多来自于临床经验,经过了漫长岁月和历史的验证,疗效显著,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惧针者,老幼虚弱之体,补泻难施之时,或不肯服药之人,不能服药之症,尤为适宜。 中医适宜技术在儿科的开展庆元县中医院 周淑珍 2017.11.06 穴位贴敷疗法 穴位贴敷疗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 导下,选取一定的穴位贴敷某些药物,通过腧穴刺激疗法和药物外治法的共同作用,起到扶正祛邪、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 * 历史源流 湖南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有“蚖……以蓟印其中颠”的记载。(芥子泥贴敷于百会穴,使局部皮肤发红,治疗毒蛇咬伤。 ) 唐·孙思邈在《孙真人海上方》中写道:“小儿夜哭最堪怜,彻夜无眠苦通煎,朱甲末儿脐上贴,悄悄清清自然安。” * 历史源流 清朝是我国传统穴位敷贴疗法普遍应用和全面总结时期。这一疗法既见于官方著作,如政府组织撰写的《医宗金鉴》:采用葱白捣烂加麝香少许敷脐,加以冷热刺激,以治疗小便癃闭点滴难出之证; 刊行于1805年的《急救广生集》,是我国第一部外治专书,汇集了清·嘉庆前千余年的外治经验,其中不乏穴位敷贴之法,仅以神阙一穴而言,就有何首乌贴脐中治自汗,五倍子贴脐治盗汗等。 穴位贴敷的特点 1 、作用直接,适应症广。 2、用药安全,诛伐无过。 3、简单易学,便于推广。 4、取材广泛,价廉药俭。 5、疗效确切,无创无痛。 穴位敷贴的作用机理 穴位作用:刺激体表穴位,疏通经络,调节气血,平衡阴阳,扶正祛邪。 药效作用:药性透过皮毛腠理由表入里,渗透达皮下组织,一方面在局部产生药物浓度的相对优势;另一方面可通过经络的贯通运行,直达脏腑失调经气失调的病所,发挥药物“归经”和功能效应,从而发挥最大的全身药理效应 * 临床应用—取穴原则 穴位贴敷技术的穴位选择与针灸技术基本一致,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根据不同的保健需求和病证、穴位的特性,通过辨体、辨病和辨证,合理选取相关穴位,组成处方进行应用。实际操作时,可单选,亦可合选,需要灵活掌握,力求少而精。 局部取穴:可以根据保健目的或疾病特点,采用保健部位、疾病部位(阿是穴、体表阳性反应点),或者临近的穴位,如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选取膝眼、背痛患者肩胛骨内侧缘出现的索状物、结节阳性点等。 * 循经远取:根据中医经络循行线路选取远离病变部位的穴位,亦可按照脏腑辨证选取背俞穴和募穴,如牙痛选取合谷穴,腰痛选取委中穴,支气管哮喘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胃肠疾患选取胃俞、脾俞等。 经验选穴:多根据临床医生和保健师的经验选取穴位,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调理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调治百日咳等。 穴位贴敷常用穴位 大椎(C7 棘突下) 定喘(T1棘突下旁开0.5寸) 风门(T2棘突下旁开1.5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