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行人文爱.doc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婺源行人文爱   别样的婺源之美      在赣浙皖三省交界处镶嵌着一颗绿色明珠,它就是被誉为“中国最美丽乡村”的婺源。婺源建县于唐开元28年(公元740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县名婺源,是因“地当婺水之源”而得名。县境多山地,素有“八分半山一分田,半分水路和庄园”之称,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山区县。婺源历史上属安徽管辖,是古微州“一府六县”之一,1949年划归江西版图。   婺源县境内林木葱郁、峰峦叠嶂、峡谷深秀、溪流潺潺,奇峰、怪石、驿道、古树、茶亭、廊桥及多个生态保护小区构成了婺源美丽的自然景观。灵岩国家森林公园内有三十多个溶洞,这一带自唐宋以来就是游览名胜,各个溶洞内留有古代名人的刻墨两干多处,公园内的鸳鸯湖栖有上千对鸳鸯。   婺源不仅自然风光秀美,还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有“书乡”的美称。从宋代以来,婺源出了文学家朱弁、理学家朱熹、纂刻家何震、铁路工程专家詹天佑等文化名人。婺源是我国古建筑保存得最完整的地方之一,青林古木之间处处掩映着飞檐翘角的民居,其中汪口俞氏宗祠气势雄伟、工艺精巧,被专家誉为“艺术宝库”;紫阳古街上保留着朱熹祖居;建于隋代的詹氏一世祖墓每年都吸引着上百万的台湾詹氏后裔前来观光、祭祖。   灵岩古洞群、古树名木、明清建筑及古文化,是婺源风景的四大特色,要想仔细品味这些景观,最好是徒步在婺源旅行。在青山绿水中,不经意路过的一棵吉树、一株老藤、一段断壁、一眼深井可能都蕴含羞一个美丽的传说。许多著名人士来婺源游览后感叹说: “五岳归来不看山,蝥源归来不看村!”是的,这里保存良好的一座座古村落,是生态文明的绿宝石,是建筑艺术的博览园,是宗族制度的活化石。鳞次栉比的徽式古建筑,粉墙黛瓦,飞檐戗角,或隐现器青山间,或倒映清溪湖面,让人领略小桥流水人家那天人合一、返璞归真的悠然意境!   婺源以山、水、竹、石、树、木、桥、亭、涧、滩、岩洞、飞瀑、舟渡、古民居为组合的自然景观,有着世外桃园般的意境,犹如一幅韵味无穷的山水画,形成一个独特而美丽的田园风光游览区,令人如痴如醉。   在婺源,不论河边山上,也不论村头村尾,清风阵阵沁人心肺。这里的水,不论是河溪流淌的,瀑布泻下的,还是泉眼冒出的,都那么清澈甘美。难怪旅伴们赞不绝口:婺源的风水真好!   从古至今,婺源人都很爱护树木,重视环境保护。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1.5%,是“全国绿化百佳县”之一。树龄300年以上老树共有32棵。有一棵2000多年的苦槠树,胸径近4米,主干的空洞可摆酒宴;两棵千年银杏,一雌一雄,分立小溪两旁,根相连梢相交,如胶似漆,被人们称为“夫妻树”。    结伴而行探访婺源人文的厚度      婺源之美,美在它超凡脱俗的田园景致;婺源之美,也美在它浓郁厚重的人文历史与民俗民间文化。在这块温润的土地上,有太多的灵感正被酝酿和激发。   2009年12月10日下午,在江西画报社执行副总编汪文彬的提议下,几位南昌书画艺术家欣然前往,相聚婺源笔会。花乌画家黄如森、山水画家甘泰来、书法家汪文彬、杨玉来,以及江西画报的数名工作人员结伴而行,踏上了探寻婺源之旅。   从南昌出发,经过4小时的车程辗转,傍晚时分我们终于抵达婺源一一这块中国最美丽的乡村沃土。来不及细细品读夜色星空,晚饭过后,便安排好宾馆住宿,我们还要备足更多的精力去迎接这里的美丽晨曦。   第二天一大早,大家便纷纷起床,睁大眼睛,深呼吸。这里清新自然的空气,让我们沉醉其中,不得不加快呼吸,让心灵浸润在自然的芳香里。江湾村,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的故里,一个至今仍保留着传统文化生活轨迹的古朴乡村,也是我们此次婺源之行的重点。从踏入高高耸立的江湾石门那一刻起,我们的心便欣喜难平。沿着曲径通幽的小巷,我们一路观赏,每一栋房屋、每一个转弯、每一次回首,都在脑海中留下一个个深深的烙印。   从江湾中心小学,行至江镇中宅敦崇堂,再到江湾人家,所到之处都是一个个历史的见证。“江湾人家”是一户典型的徽州人家,在明朝时期便是百万富翁, “人晨出耕,晚归读,兼经商,是一家集诗书商贾、务农为一体的大户人家”,在这栋四通八达的老房子中,依然完好地保存着当年房屋主人留下的一些生活设施,甚至连墙上的每一块砖石上都刻存主人的姓氏“滕”字。透过这些斑驳的痕迹,我们可以清晰地想象这里曾经生活的点滴……   随后而至的是“江一麟纪念馆”和“江氏祖屋”。江一麟,这位明代隆庆年问的右都御史、户部侍郎,他的一生功勋卓著,是赫赫有名的抗倭寇英雄兼治淮功臣。缅怀英雄的过往,追忆曾经的沧桑岁月,身为后人的我们,内心都深受触动,深感敬意。   在江湾村,小巷众多,路面曲折而狭窄,但在路的两边,随处可见各种野花小草争奇斗艳,黄艳艳的野菊花、芳香粉嫩的月季簇立墙角,还有金灿灿的柑桶从某个院子里探出脑袋,露出甜蜜的笑脸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