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核目标.doc

  1.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语文—考核目标

1.《先秦诸子语录》(选自《论语》)【语录】【春秋】【1】 1.识记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类别; 2.认知文章总论点; 3.概括文章各语段的内涵; 4.了解本篇的写作特色。 一、作家作品知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者爱人”。政治上提倡“克己复礼”,教育上首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打破贵族垄断知识之局面,故后人尊为“万世师表”。曾周游列国十三年,终未见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典籍。对传播和保存我国古代文化做出了重大贡献。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辑录编撰而成。是研究孔子学说,是研究儒家学说以及整个日家思想的一部重要著作。 二、文体知识 本篇从《论语》中选出,均为孔子本人语录。 三、课文阅读分析要点 1.中心思想 本文所选的八则语录主要侧重于增进学业、修养人格两个方面。 2.各段语录的内涵:孔子认为增进学问要有实事求是、谦虚谨慎的明智态度、要把学习知识与思考辨析相结合;修养人格贵:人人都不会甘愿过贫穷困顿、流离失所的生活,都希望得到富贵安逸,但这必须通过正当的手段和途径去获取,否则宁守清贫而不去享受富贵;从善如流、见贤思齐、取长补短、贵在以身作则、经得住时间环境考验;要时时刻刻维护仁义,即使牺牲生命也在所不惜。这种观念在今天仍有其不可低估的价值。这一章值得研究者们仔细推敲。 3.写作特点 《论语》为语录体散文,基本上是口语,明白易懂,文字简约,意蕴深刻,说理富有条理,用语委婉、明达平易、朴实,一般一问一答,是“语录集锦”。只叙说自己的观点,而不加以充分的论证。 《论语》中颇多言简意赅、富于哲理性和启发性的语句。流传后世,成为人们常用的成语、格言。 3.《论语八则》采用了对比、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1.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表现的是怎样的明智态度。( A ) A.实事求是 B.从善如流 C.见贤思齐 D.以身作则 2.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其中“处”的含义是( B ) A.出去 B.接受 C.离开 D.选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C ) A.排比 B. 对偶 C. 比喻 D. 重复 二、填空(每空1分) 1.《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一部书。是儒 家经典著作之一。孔子,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2.《论语》八则告诉我们,学习包括增进学业、修养人格。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这一则是为了告诫弟子 子路。 三、解释词语(每小题2分)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无,无所得 殆:不安分,招 2.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明知 3.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岁:年 凋:凋零、残落 四、阅读分析题(每小题7分) 1.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请回答: (1)这段话中心论点是什么? “富与贵”、人所共有的欲望,得之有道;“ 贫与贱”世人所厌恶,去之有道。 (2)这段话运用了哪一类论据? 理论论据,日常生活中公认的道理。 (3)这段话的开头采用了什么修辞方法?其作用是什么? 对偶,对比鲜明 2.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请回答: (1)这段话阐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求学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取长补短。 (2)翻译这段话?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人可以当我的老师。应当选择他们的 点 去学习,对他们的缺点,要注意改正。” (3)这段话采用哪中表现手法。 对比 。 1.《先秦诸子语录》(选自《论语》)【语录】【战国】【45】 1.识记作者及本文的文体类别; 2.认知本篇总论点; 3.概括文章各章节的论点; 4.结合有关段落说明本文运用的论证法。 一、作家作品知识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是邹(今山东邹县)人。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思想学说,是孔子后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被称为“亚圣”。孟子生活于战国前期,鲁国贵族孟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