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如何拯救大型猫科动物.docVIP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何拯救大型猫科动物      大型猫科动物,天性热爱在无垠的大地上捕食猎物。它们美丽的皮毛和矫健的身姿一直都是人们目光追随的焦点。但是,在现在的地球上,这些看似强大实则脆弱的生命已经处境险恶。      2005年发布的一项调查结果令人震惊:10年前,狮的种群数量还维持在10万头左右,但到2005年9月已下降到约2.3万头,非洲狮的种群数量正出现无法预料的急剧下滑趋势。事实上,全世界的大型猫科动物都处在危险边缘,尤其是虎、猎豹、雪豹、美洲虎等已经到了灭绝边缘。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与人类对于大型猫科动物的生存环境的改变和控制有很大关系。因此,人类必须寻求更加有效的手段来保护大型猫科动物。   以下介绍近年来世界各国动物保护专家为寻求保护大型猫科动物的有效措施所采取的几种新方法。      让它们走近人类,拥有更大的活动空间以传播它们的基因。      就其天性来说,大型猫科动物需要在比较开阔的区域捕食猎物,比如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一只西伯利亚虎的觅食范围达到1000平方千米;在纳米比亚,一只猎豹的觅食范围更是高达1500平方千米。因此,大型猫科动物保护区必须足够大才能维持这些动物的生存。然而,在亚洲和非洲人口迅速增长的地区, 保护区的面积往往过小。   即使在保护区内,大型猫科动物也未必能得到有效保护。1994年,在坦桑尼亚的塞伦盖蒂野生动物保护区内,1/3的非洲狮死于由野狗传播的狂犬病。      保护区大多是封闭式的,这就无法避免大型猫科动物的近亲繁殖,从而导致它们对传染病的抵抗力变得越来越弱。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野生生物学家弗兰克说:“非洲狮正在步亚洲虎的后尘,几个较小的种群分布在数个封闭式国家公园内。近亲繁殖、疾病等将很快断送掉这些大型食肉动物。”有专家预计,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处在食物链顶层的食肉动物将被人类从它们的家园中挤出去,最后的野生大型猫科动物将在下个世纪的中叶彻底消失。   现在,动物保护专家们已经开始意识到,要阻止这一灾难的发生,就必须采取新的保护策略,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保护区的保护上。为此,他们提出了新的策略,包括允许狮、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生活在人类居住地中,至少是允许它们通过。   专家认为,尽管大型猫科动物有时会攻击人,但如果人类不去打扰它们,一般情况下它们不会过分接近人类。比如,豹经常出没于肯尼亚的内罗毕和坎帕拉郊区,当地人早已见怪不怪。住在美国华盛顿和阿尔塔的美洲狮也常常将废弃的建筑物甚至小货车的驾驶室当作自己的栖息场所。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科学家们提供的跟踪资料表明,圣地亚哥的美洲狮经常会闲逛到离行人道路不到100米的地方,但它们总会与人类保持一定的距离。   其实,全世界大型猫科动物攻击人的事件远低于其他自然灾害。在印度,死于虎口的人每年仅有30至40人,而每年死于蛇咬的人则高达2万人。美洲虎、猎豹、雪豹和云豹从未有攻击人的记录。在美国,过去100年里只有17人死于美洲狮的攻击,远低于死于雷击者。2006年,发生了3起美洲狮攻击人的事件,只有1人丧命。   一些科学家指出,应把大型猫科动物从核心保护区迁出来与人类混居,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型猫科动物拥有更大的狩猎空间,才可能更广泛地传播它们的基因。      建立“走廊”,让彼此分离的保护区连成一片。      1973年,在印度发起了一场“虎保护运动”,为虎专门划出九块野生保护区。自此之后的几十年里,人们为保护虎付出了巨大努力。但是,由于措施不当,虎仍然处于灭绝的边缘。现在,全世界的虎加起来仅剩下5000~7000头。   在喜马拉雅山脚下印度与尼泊尔边界线一带的草地和森林中,目前大约有200只老虎栖息。过去这一地区人口非常稀少,但自从20世纪50年代疟疾被彻底根除后,许多农夫、伐木者开始进入这一地区。今天它已经成为南亚的米仓。在这片4.9万平方千米的富饶土地上,居住着360万人口,一望无际的稻田连成一大片。随着土地的大量开垦,虎的栖息地消失了。由于虎不会穿越它们认为有危险的地区,因而它们逐渐被分成了三个彼此独立的种群。      为此,印度政府不断采用新的保护办法以拯救虎的命运。印度的近邻尼泊尔也正准备采用一种更先进的保护办法:建立保护区连接通道,将彼此分离的保护区连成一个连续的栖息地。这种办法被科学家称为长远保护,许多科学家坚信这是最可能获得成功的一种拯救虎种群的办法。   为了将这三个种群连接起来,世界野生动(植)物基金会(WWF)与印度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一起于2001年制定了一个远景保护计划――特莱阿克特计划,目的是将11个保护区连成一个生态系统,为虎、象、犀牛和鹿提供栖息地,但又不会将农民和牧民迁出去。该规划将在50年内完成。   世界各地从事其他猫科动物保护的科学家们也在制定相同的保护计

文档评论(0)

小马过河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