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闻县海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
环境影响报告书
(简本)
??
建设单位:徐闻县海安渔港建设服务中心
评价单位: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2012年5月
1 项目概况
1.1 任务由来
海洋渔业是徐闻县的传统海洋产业,包括海洋捕捞与水产养殖,基础较好,发展迅速,是国家重要的珍珠、对虾基地之一。徐闻海安渔港历史悠久,虽然拥有优越地理位置、丰富渔业资源等国家中心渔港的良好条件,但一直来未能抓住国家和省加大渔港建设力度的良机,同时由于海安港的迅速发展,不断侵蚀原有的岸线,不但造成基础配套设施不齐全,而且缺乏必要维护资金,港池航道淤积严重,制约了徐闻县海洋渔业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广东省渔港的建设步伐,在充分认识加速渔港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渔港的避风抗灾能力,构筑沿海防灾减灾体系,保障沿海渔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渔港资源,促进渔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以现有渔港的改造、扩容、升级为重点,以提高避风能力为核心,增加有效避风港池面积,完善渔港配套设施的标准化渔港建设方案,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渔港建设服务中心拟进行徐闻县海安国家一级渔港项目的建设。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广东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本项目在《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分类管理名录》中列为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类别。为此,建设单位于2012年3月委托江西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承担本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在接受委托后,评价单位组成评价项目组,对拟建项目所在区域进行踏勘并对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调查收集,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环境政策、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等,编制了本环境影响报告书。
1.2 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徐闻县海安国家一级渔港建设项目;
(2)建设单位:徐闻县海安渔港建设服务中心;
(3)项目性质:新建;
(4)建设地点:拟建项目位于湛江市徐闻县海安镇,海安旧轮渡码头北侧对岸,地理坐标为20°16′N;110°13′E,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图2.1-1。
(5)规模和投资:本项目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17m码头(共8个泊位,5个卸鱼泊位、1个供冰泊位、1个渔政船泊位和1个消防船泊位,年吞吐量为4.1万吨),57m护岸,港池航道疏浚66.92万m3,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8.06万m2,改扩建执法办证中心797.88m2,通讯导航设施1项及水电等配套工程,项目实施后由徐闻县海安渔港建设服务中心进行管理和运营。本项目总投资5040.34万元,其中环保投资240万元,占总投资的4.76%,按国家和省财政渔港建设专项资金1:1拨款解决。港口管理人员配置12人,作业天数取决于当地的气象、水文等,约250天/年。
(6)建设用地:海安渔港陆域总面积约50.23万m2,本期工程建设陆域面积19.83万m2,现状均为滩涂和荒地,需推填造陆而成;项目使用的海域共包括码头前沿停泊水域、港池与调头水域、进港航道以及港区部分陆域,规划的海域总面积约为56万m2,其中避风水域用海31.2万m2,港池航道用海5.3 m2,临时停泊区用海19.5万m2;本项目位于海安旧轮渡码头北侧对岸,码头总长约417m,护岸57m。
(7)工程内容:本项目工程建设规模为新建417m码头(共8个泊位,5个卸鱼泊位、1个供冰泊位、1个渔政船泊位和1个消防船泊位,年吞吐量为4.1万吨),57m护岸,港池航道疏浚66.92万m3,陆域形成及软基处理8.06万m2,改扩建执法办证中心797.88m2,通讯导航设施1项及水电等配套工程。
图1.1-1 本项目地理位置
2 区域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结论
2.1 地表水环境现状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各监测断面中的pH、DO、COD、亚硝酸盐、硝酸盐、无机磷、悬浮物、油类和氨监测指标均满足《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三级标准的要求,监测指标中的Hg、Cd、Pb、Cu和Zn重金属指标均有检出,但都符合《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三级标准的要求。说明本项目海域未受到污染,能够为项目的建设腾出环境容量。
2.2 环境空气现状
本项目评价范围内各大气监测点的SO2、NO2、H2S的小时平均值和PM10、氨的日平均值均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的二级标准要求,但评价范围内敏感点北水的PM10含量为56.7%,说明本项目周围的大气环境所受到的PM10轻微污染,主要是因为选取的监测点靠近路边,经常有车辆经过,致使道路的扬尘很大,增加了空气中PM10的浓度。所以,本项目周围大气环境未受到污染,环境空气质量一般。
2.3 声环境现状
本项目所在地目前主要为滩涂和荒地,声环境质量现状较好,项目的东、南、西、北港界和港界中部的等效连续遭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