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多少钱够养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北京多少钱够养老

北京多少钱够养老 早在1990年北京市就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截至2014年底,北京老年人口数量已超300万,预计到2030年,北京将达到重度老龄化,户籍老年人口占比将超过30%,随后进入超老龄化社会,而且,这一状况将持续50年以上。在社会老龄化进程加速明显的背景下,如何让“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美好愿景成为现实图景,是全社会必须直面的问题。“十三五”规划提出,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目前在北京,以家庭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政策保障为主导、社会化运作为方向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正在逐步形成。然而,在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的同时,养老成本对于多数老年人及其家庭来说仍是不小的问题,因人而异的“养老账本”背后,是老年人及其家庭共同面临的现实烦恼与焦虑,这一问题的最终解决迫切需要家庭、单位、社会和政府等方面的共同参与。   “老有所养”,是一座城市的温度所在。   根据北京市最新一次上调的退休金结果显示,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为平均每月3355元。   一对普通退休夫妻,在北京每个月要花多少钱?他们的生活账本是开支紧张还是盈余充足?随着城市“空巢”家庭和高龄失能老人的增多,人们越来越关注在一个老龄化社会里,如何让养老账本变得有质量、有温度。   家住北京白云观街汽北小区的杨鹏生今年78岁,5月20日早上8点,他和老伴刚从早市买完菜回来。   “西红柿一斤半,5元;牛奶一箱,32元;鲫鱼一条,9元;鸡蛋两斤,7元……”杨大爷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记账,厚厚的账本上工整地记录着生活必需品的开销。杨大爷这天买菜共花去了83元。   和北京的很多老人一样,杨大爷和老伴独自生活,所以饭菜做得很简单。只有在周末儿女回来时,才会去牛街买些牛羊肉改善伙食。   这些年物价上涨,杨大爷深有感触,“西红柿现在3块多一斤,3年前也就2块钱。”不过他的养老金也涨了不少,杨大爷退休前是高级教师,现在每个月能领6000多元退休金,加上老伴的退休工资,老两口每个月收入1万多元。   目前,两位老人身体不错,通常杨大爷下午会去老年活动室打牌,老伴傍晚会去跳广场舞,这些休闲活动都是免费的。平时出门坐公交有老年卡,每年学校会组织退休教师旅游,但花费较少。   “每个月买菜吃饭1200元左右,衣服基本不买,水电煤气通讯费300元,年纪大了也没啥人情往来,偶尔给孙子孙女买点零食,只要不生大病,每个月开销不到2000元。”杨大爷说,老两口每个月能存下近万元。   “我爸,加上岳父岳母,两边三个老人要管,我们平时工作忙,实在顾不过来。”在北京一家外企做销售的陶伟,这两个月一直在帮父亲物色养老院。陶伟81岁的父亲身子骨已经没那么硬朗,自从今年3月摔伤后就老要往医院跑。陶伟母亲去世后,父亲一直独居,因为不习惯家里有外人,所以一直不愿请保姆,两个月前,父亲提出了到养老机构接受照料的想法。陶伟上周在通州看中了一家60张床位的小型民营养老机构,每月5000元,这在北京民营养老院中处于中等价位。   陶伟父亲一个月退休工资5200元,正好可以支付养老院的费用,“去了那儿,就没什么其他开销了,有人照顾我们心里也踏实。”陶伟说。   不管是居家养老,还是去养老院,老人们总算是过得心里有数。不过让杨大爷担心的是,生活里出现的“意外”开销,会不会让他的小账本出现“赤字”。   比如,年初小儿子着急换房,但首付不够,一下子就从杨大爷这里借走了12万元,”照理是要还的,但是也没说清。”   杨大爷有一儿一女,每个月存下的近万元,多数都以各种名义“资助”了儿女。   老人们抱着“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却不得不补贴第二代买房,资助第三代教育。“啃老”,在北京这样的大城市,无疑增加了“养老”成本。   杨大爷最近还发现,他不仅把钱贡献给了儿女,自己和老朋友们的生活差距也被一点点拉开。住在他前一个单元的老两口,不到70岁,3月份刚刚去欧洲9国玩了一趟,据说团费是每人万元。“朋友们年轻点的背着单反到处跑,还有的上了老年大学,不过这些都是要花钱的。”杨大爷说。   更大的“意外”开销,来自于疾病。和杨大爷一个小区的胡惠娟,退休6年了。3年前,她因为脑出血导致身体半边瘫痪,家里的“半边天”就这么突然倒下。   “当时手术加住院,花了万元,不过医保报销了大部分,自己就花了万元。现在每两个月去医院开药大概花1400元,年底可以报销40%。”胡惠娟的丈夫说,手术过后的日常康复才是大麻烦。   他们请过保姆,但是每月3500元的费用让这个家庭有些吃力。胡惠娟的家人最终选择了社区里的日间照护中心:月坛街道无围墙敬老院——汽北社区服务站。每天早上7点半,家人把胡惠娟送到这里,下午5点半再把她接回去,服务站管中午一顿饭,还会有专门的护理员、社工陪伴这些高龄、失能老人说话、下棋、做操等。   按照胡惠娟的伤残等

文档评论(0)

jyf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5323523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