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4临床微生物检验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2014年临床微生物检验高级职称考试考点点评
一、幽门螺杆菌与胃癌的研究
幽门螺杆菌是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罗宾。沃伦(J.Robin,Warren)和巴里马歇尔(Barry,Marshall)从一个慢性活动性胃炎患者胃粘膜活检标本中首先分离到的。它是一种呈S形或弧形弯曲的革兰阴性杆菌,菌体一端的鞭毛可以使细菌方便地穿过胃粘膜而定居至胃上皮细胞,又能产生大量尿素酶,分解尿素在菌体周围形成一股碱性的“氨云”,可以抵抗胃中的酸性环境,免受胃酸杀死。
人是幽门螺杆菌的唯一自然宿主,人群感染率很高,全世界人群感染率高达50%.幽门螺杆菌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人与人的直接或间接接触。这种病原菌是通过人群的消化道,即“口~口”、“粪~口”传播的。我国是幽门螺杆菌高感染国家,可能与共用食具而经“口~口”传播有关,如母亲将食物嚼碎再喂婴儿的习惯也增加“口~口”传播的机会。
幽门螺杆菌感染主要发生于胃、十二指肠。Hp主要引起慢性胃炎、胃溃疡和胃癌。在我国胃癌的死亡率居各类癌症的第一位。流行病学资料表明:胃癌发生率在一些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的人群中较高。而直肠癌、食管癌、肺癌等其它肿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间无明显关系,从而反证了幽门螺杆菌对胃癌的致病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已把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研究显示在胃癌组织中幽门螺杆菌阳性率为69%~95%;幽门螺杆菌感染者的胃癌发生率为2.3%~6.4%.
幽门螺杆菌还与胃粘膜相关淋巴瘤的发生有关。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的患者中这种淋巴瘤的发生率比未感染者要大3.6倍,根治了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就能使这种淋巴瘤的发生率降低或能使该瘤的发展过程得到控制。另外,在分类学上和幽门螺杆菌亲缘关系很近的同属菌猫胃螺杆菌和鼬螺杆菌都能在小鼠中引起类似的病变。
不过,胃癌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胃癌亦发生于一些无幽门螺杆菌感染证据的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对胃癌发生的危险性究竟有多大的影响,证据尚不够充分。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和胃癌发生率与社会经济状态呈负相关,都随着年龄增加而升高。在美国,非洲裔美国人和拉丁美洲人的发生率高于白种人。
已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之间存在着地区分布性的相关。然而,胃癌男人比女人高发,而幽门螺杆菌感染率两性间并无差别。据报道,某些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但胃癌发生率低。这些情况都表明:除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外其它因素在胃癌危险因素中亦很重要。
二、宿螨虫的显微镜检测
螨虫的显微镜检测法就是从鼻子或比较油性的部位取一点油脂分泌,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因为显微镜观察直观科学,但是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可能单次检测是看不到螨虫,要多次重复检测。
螨虫是一种寄生虫不是细菌,所以要求检测的操作人员使用显微镜时,物镜10倍、目镜10倍就可以了,不需要高倍镜。滴剂就用一般的植物油或花生油就可以了。
三、宿主与寄生虫间的作用结果
寄生虫及其产物对宿主均为异物,能引起一系列反应,也就是宿主的防御功能,它的主要表现就是免疫。
宿主对寄生虫的免疫表现为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寄生虫的反应,其中有些是防御性反应。例如宿主的胃酸可杀灭某些进入胃内的寄生虫。有的反应表现为将组织内的虫体局限、包围以至消灭。免疫反应是宿主对寄生虫作用的主要表现,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一般可归为三类:
①宿主清除了体内寄生虫,并可防御再感染。
②宿主清除了大部分或者未能清除体内寄生虫,但对再感染具有相对的抵抗力。这样宿主与寄生虫之间维持相当长时间的寄生关系,见于大多数寄生虫感染或带虫者。
③宿主不能控制寄生虫的生长或繁殖,表现出明显的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而引起寄生虫病,如不及时治疗,严重者可以死亡。
总之,寄生虫与宿主的关系是异常复杂,任何一个因素既不能看做是孤立的,也不宜过分强调,了解寄生关系的实质以及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影响是认识寄生虫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基础,是寄生虫病防治的根据。
四、细菌的分解及合成代谢
1.糖类的分解:细菌分泌胞外酶,将菌体外的多糖分解成单糖(葡萄糖)后再吸收。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水。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琥珀酸等)、醛类(如乙醛)、醇类(如乙醇、乙酸甲基甲醇、异丙醇、丁醇等)、酮类(如丙酮)。不同细菌具有不同的酶,对糖类的分解能力和代谢产物也不同,借此可以鉴别细菌。
2.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在肽键处断裂,生成多肽和二肽。多肽和二肽在肽酶的作用下水解,生成各种氨基酸。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2自由·畅享奢华推介会活动策划案.ppt
- 2012盛源汽车4S展厅圣诞节、元旦、春节展厅生动化布置策划方案.ppt
- 2012都会·名爵——奥迪A8L私密品鉴会活动策划案.ppt
- 2012郡原·美村楼盘公关活动策划方案.ppt
- 2012邮轮狂欢派对策划方案.ppt
- 2012西安某工程有限公司“璀璨20年,荣耀共分享”二十周年庆典活动策划方案.ppt
- 2012非凡青春睿智人生优雅之夜暨文山行业领袖优秀青年红酒品鉴会活动策划方案.ppt
- 2012苏州世之元路虎神行者2代汽车新车上市发布会活动策划案.ppt
- 2012重庆电视台《美食重庆》招商方案.ppt
- 2012首届云南户外设备展策划案.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