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及其对文人影响概述-Baohuasiorg.DOC

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及其对文人影响概述-Baohuasiorg.DOC

  1. 1、本文档共40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及其对文人影响概述-Baohuasiorg

儒释道的基本人生观及其对文人影响概述 人们在研究古代文人思想时,往往喜欢界定某人为某家。其实,在文人中,特别是在后来的文人中,是很难找到纯粹的儒家人物,或道家人物,或其它各家人物的。因为绝大多数的古代文人,对他们前辈的思想采取的是兼收并蓄的态度,他们对这些思想的运用,又显得特别灵活,在不同的生活环境中采用不同的思想来指导、调节自己的生活。我经常想,中国能够出现儒、释、道三家鼎立的局面,实在是中国文人的一大幸事,有了这三家,才使得中国文人在生活中进退自如,游刃有余,使他们处处都能找到安身立命之处。 一 、儒家的人生追求:修齐治平 儒家的人生理想,首先是“达则兼济天下”,但也不可忽略了紧随其后的另一句话:“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他们梦寐以求的最高理想,而“穷则独善其身”则是不得已而为之。 中国古代的文人,在他们刚刚打开书本开始读书的时候,无不以儒家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读书目的,无不以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作为自己的最高人生理想。年幼时,自然是由长辈们向他们灌输这一思想;年龄再大一点,他们便自觉地以治国为己任,认为凭个人的才能取卿相之位易如反掌,辅佐天子、平一天下是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以杜甫为代表的“诗圣”们的理想自然是“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但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一群隐士文人照样念念不忘“大济于苍生”(《感士不遇赋》);一生没有当过官的孟浩然也曾羞羞答答地向丞相张九龄递上一首《临洞庭湖赠张丞相》,以表达自己“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的艳羡之意;就连迷恋神仙的李白也立志“不求小官,以当世之务自负”(刘全白《唐故翰林学士李君碣记》)。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李白向人表白说: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安能餐君紫霞,映君青松,乘君鸾鹤,驾君虬龙,一朝飞腾,为方丈蓬莱之人耳?此则未可也。乃相与卷其丹书,匣其瑶琴,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 酷爱神仙的李白心甘情愿地不去方丈蓬莱过逍遥生活,而要先完成修齐治平的大业。当然,他最为理想的人生设计是“待我尽节报明主,然后相携卧白云”(《驾去温泉后赠杨山人》),先立功立名,然后再修仙登天,入世第一,出世被放在第二位。 可以说,“修齐治平” 几乎是所有的古代文人为自己设计的人生第一步,但能够把这个第一步走好的人实在太少了。 文人们少年气盛,不知世道的艰难,幻想以布衣直取卿相;待到仕途初步,才发现原来四面皆壁。他们屡起屡蹶,屡蹶屡起,直到焦头烂额,幸运的人方谋得一官半职;然而宦海沉浮,危机四伏的官宦生涯又使他们战战兢兢,提心吊胆。与世俯仰、同流合污非良心所安,坚持孔孟之教而又举步维艰。仕途成功后的幸运文人这才发现,梦寐以求的宦海,原来也是一片苦海。唐代的韦执谊身为宰相,韩愈在《顺宗实录五》中记载了他的生活状况:“虽尚为相,常不自得;长奄奄无气,闻人行声,辄惶悸失色,以致败死,时才四十馀。”身为宰相,但一听到人声就惶惶不安。于是乎,无论是进入这片苦海的,还是没有进入这片苦海的,都有诉说不完的怨言。他们甚至抱怨是孔老夫子骗了自己。 以崇儒著称的杜甫晚年就发出这种不无愤激的呼声: 儒冠多误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醉时歌》) 面对这些抱怨,孔子如果地下有知,他一定会深感委屈。因为孔子为士人设计的人生道路,除了“出”之外,还有“处”。孔子在政治上多次失败之后,就曾发出这样的感叹: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论语·公冶长》) 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论语·述而》) 有人说,西方的文人自杀的多,而中国的文人自杀的少,形成这一现象的重要原因就是中国有庄、禅,而西方没有,西方文人在精神领域里缺乏一块像庄禅这样的缓冲地带。应该说,这种看法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讲清楚的一点是,孔孟也给人开辟过这样一个缓冲地带,只不过他们的“缓冲思想”被他们积极进取的思想言行所掩盖,没有引起人们的更多的注意而已。 人生的道路是艰难的,仕途是险恶的。面对这样一种客观现实,任何人,特别是多愁善感的文人,在生活中应该多一些伸缩性,只知伸而不知缩,或只知缩而不知伸,注定要在社会中碰壁。屈原是一位倍受后人敬仰的大诗人,然而对他的处世态度,我实在不敢赞成。我认为,世界上最无聊的事情之一就是单相思。有的人为了一个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人去痛苦、去流泪、去跳楼、去投河,他们的感情付出和生命付出都是毫无意义的。用《离骚》里面的比喻,屈原就是这么一个可怜的单相思者。屈原为那位已经不爱自己、实际上也不值得自己去爱的楚王痛不欲生,这种行为,在我看来,不仅是可怜的,而且还有一点滑稽。从屈原的一生,可以得到许多的启发,我们不

文档评论(0)

laolao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