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讲活性污泥法概述.pdf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讲活性污泥法概述

水处理工程 第十二讲活性污泥法 Activated Sludge Process Suspended Growth Biological Treatment Process 发展历史 1912年英国的克拉克(Clark)和盖奇(Gage)发现活性污泥的 降解特性 1916 年建成的第一个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厂 我国第一座活性污泥污水处理厂建于上海 • 最早在租界内采用化粪池,其后于1921年在欧阳路原北厂建立了 试验厂,并于1926年在现在的东厂、西厂建造了两座活性污泥 法污水处理厂,八十年代后期停止运行,原服务范围内污水分别 纳入新建的曲阳、天山污水厂。 我国最大污水处理厂 • 上海白龙岗污水处理厂:200万吨/天(原一级加强处理规模为120 万吨/天) 工艺组成(稳定系统) 由曝气池、沉淀池、空气扩散系统、污泥回流和 剩余污泥排除系统所组成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点 悬浮型生长的生物法(相对生物膜法为附着型) 水体自净的人工强化技术 去除对象 • 溶解的和胶体的可生物降解有机物 • 能被活性污泥吸附的悬浮固体和其他一些物质 • 无机盐类(磷和氮的化合物) 基本概念 • 回流污泥:目的是使曝气池内保持一定的悬浮固体浓度,也就是保 持一定的微生物浓度 • 剩余污泥 :曝气池中的生化反应引起了微生物的增殖,增殖的微 生物通常从沉淀池中排除,以维持活性污泥系统的稳定运行。 活性污泥法的基本要点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组成 活性污泥物理性能 污泥浓度:MLSS和MLVSS 污泥沉降性能指标SV,SVI 微生物的 生长曲线 微生物的 生长环境 活性污泥工艺基本参数 活性污泥的生物相组成 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组成了一个特 有的生态系统。 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 一组活性污泥图片 细菌 以异氧型原核细菌为主,正常成熟活性污泥的细菌数介 7 8 于10 -10 /mL之间。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是一个混合群体,常以菌胶团的形式 存在,游离状态的较少。 • 菌胶团是由细菌分泌的多糖类物质将细菌包覆成的粘性团块,使 细菌具有抵御外界不利因素的性能。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絮凝体的 主要组成部分。 优势细菌世代时间仅为20—30min,包括: 真菌 真菌的细胞构造较为复杂,而且种类繁多,与活 性污泥处理系统有关的真菌是微小的腐生或寄生 的丝状茵。 真菌具有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其他 含氮化合物的功能,但若大量异常的增殖会引发 污泥膨胀现象。丝状茵的异常增殖是活性污泥膨 胀的主要诱因之一。 原生动物 肉足虫、鞭毛虫和纤毛虫等3类,主要摄食对象是 细菌(游离状态的细菌),沉淀池的出水就会更清彻, 因此,原生动物作为指示生物。 在种属上和数量上是随处理水的水质和细菌的状 态变化而改变的。从初期污泥的肉足虫(如变形 虫)发展为游泳型纤毛虫(如草履虫),到成熟 期的固著型纤毛虫(钟虫); 后生动物 后生动物(主要指轮虫)在活性污泥系统中是不经 常出现的,仅在处理水质优异的完全氧化型的活 性污泥系统,如延时曝气活性污泥系统中出现, 因此,轮虫出现是水质非常稳定的标志。 活性污泥物理性能 颜色 • 黄褐色 气味 • 泥土的芳香 比重 • 1.002-1.006 比表面积 2 2 3 • 20-100cm /mL污泥,或2000-10000m /m 污泥。 颗粒尺寸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