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
1.2 环境监测特点和技术概述 1.2.1 环境污染的特点 1.2.2 环境监测的特点 1.2.3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1.2.4 优先污染物与优先监测 1.2.5 环境监测的发展 1.2.1 环境污染的特点 1.2.2 环境监测的特点 1.2.3 环境监测技术概述 环境测试技术 包括采样技术、测试技术和数据处理技术 以测试技术为例主要包括 ▲化学、物理技术(Chemical and Physical Monitoring) 重量法;容量分析法;仪器分析法:光谱分析法,色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放射分析法;流动注射分析(flow injection analysis,FIA)法等。 1.2.4 环境优先污染物和优先监测 1、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2、优先污染物的特点 3、优先监测 1、环境优先污染物 经过优先选择的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简称为优先污染物(priority pollutants)。 2、优先污染物特点 ◆难降解 ◆在环境中有一定残留水平 ◆出现频率较高 ◆具有生物积累性 ◆“三致”物质(致癌、致畸、致突变) ◆毒性较大 ◆现代已有检出方法 3、优先监测 优先监测:对优先污染物进行的监测。 美国最早开展优先监测:水体中129种,空气中43种。 前苏联:水体中664种,空气中1122种。 “中国环境优先污染物黑名单”包括:14种化学类别共68种有毒化学物质,其中有机物占58种。见表1-1。 1.2.5 环境监测的发展 1、典型污染事故调查监测发展阶段或被动监测阶段 2、污染源监督性监测发展阶段或主动监测、目的监测阶段 3、以环境质量监测为主的发展阶段或自动监测阶段 1)由经典的化学分析向仪器分析发展; 2)由手工操作向连续自动化迈进; 3)微量分析(0、01%~1%)向痕量(<0、01%)、超痕量发展; 4)由污染物成分分析发展到化学形态分析; 5)仪器的联合使用和电子计算机化。 ▲生物技术(Biotest) 利用植物和动物(indicator plant)在污染环境中所产生的各种反映信息来判断环境质量的方法。 ▲中国环境监测技术的发展 从过去单一的环境分析发展到物理监测、生物监测、生态监测、遥感、卫星监测;从间断性监测到自动连续监测;监测范围从一个断面发展到一个城市、一个区域、整个国家乃至全球。 1、监测分析方法不够健全。 2、采样技术仍然是一大难题,环境标准物质缺口很大。3、现有监测技术配套性很差,仪器设备条件急需改善。4、监测信息管理和开发尚存在诸多问题。 ▲我国监测技术与国外的差距 (一)环境监测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环境监测的发展方向 《环境监测》第一章 * 《环境监测》第一章 1、污染物的阈值 2、污染物时间分布性 3、污染物空间分布性 4、污染因素综合效应 5、二次污染物的形成 6、污染物的形态迁移和转化 7、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污染 1、环境监测的产生 2、环境监测的定义 3、环境监测的特点 1、环境监测监测程序 2、环境监测的技术要求 3、环境监测的常用方法 《环境监测》第一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