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常见致病细菌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常见致病细菌PPT

二、致病性 (一) 致 病 物 质 荚膜 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粘附与入侵作用) 含多种酶(分解利用营养物质) 保护(阻止有害物质的进入菌体) 脂质 索状因子(破坏细胞,引起肉芽肿) 磷脂(形成结核结节) 硫酸脑苷脂(抑制吞噬体与溶酶体结合) 蜡质D(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蛋白质 引起迟发性过敏反应 (二)所致疾病 结核病 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病人痰 传播途径: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 1 肺部感染 (1)原发感染 吞噬细胞内繁殖 (渗出性炎症) 原发性感染 结核分枝杆菌 肺泡 吞噬细胞 全身性粟粒性结核 结核结节 逐渐纤维化和钙化 原发感染 淋巴结病 (2)继发感染 2 肺外感染 免疫力低下患者 常见于脑、肾、骨、关节、生殖系统 少数形成全身粟粒性结核或播散性结核 三、免疫性 以前感染过或免疫豚鼠 正常豚鼠 24-48小时 10-14天 局部红肿、浅溃疡 局部红肿、溃疡 不扩散, 脱落后自行愈合 坏死,经久不愈 有毒TB菌 全身扩散 皮下 郭霍现象 感染免疫/有菌免疫(infection immunity ) 细胞免疫为主,迟发型超敏反应同时存在 免疫和超敏反应的物质基础 结核分枝杆菌核糖核酸(rRNA) 结核菌素蛋白、蜡质D 可产生抗体,但其保护作用不明确 三、微生物学检查 标本取材 涂片染色镜检:抗酸染色 培养法:罗氏固体培养基 动物试验 细菌学基因诊断:PCR 四、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处理:浓缩集菌 直接镜检:抗酸染色 分离培养:培养基、时间 动物试验:豚鼠等 快速诊断:PCR等 痰液等 LGG益生菌主要功能   1、 平衡和改善胃肠道功能   2、 增强人体自身免疫能力   3、 促进双歧杆菌和嗜酸乳杆菌生长和作用   4、 预防和帮助治疗腹泻   5、 预防呼吸道感染   6、 排出毒素   7、 预防龋齿   8、 预防过敏 益生菌与普通乳酸菌是有区别的,种类包括:嗜酸乳杆菌(Acidophilus),简称A菌;双歧杆菌(Bifidum),简称B菌;干酪乳杆菌(Casei),简称C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GG),简称LGG。这几种益生菌经过实验论证,具有特定的健康促进作用,特点在于耐酸性强,能活着到达肠道。      而普通乳酸菌包括有保加利亚乳杆菌(L.bulgaricus),简称L;菌嗜热链球菌(S.thermophilus),简称S菌。普通乳酸菌的作用在于使牛奶发酵成为酸牛奶,对酸牛奶的口味和结构作出贡献。但经过消化道(胃、肠道)时,由于受胃酸、胆汁的影响,其存活率大大降低,大部分已经死亡。“所以益生菌比基础菌有更高的存活率。” 益生菌在临床药理学上称为”微生态调节剂”或”肠道菌群失调调节剂”,包括有双歧杆菌系列制剂、乳酸菌制剂、地衣芽胞杆菌制剂等。其中,双歧杆菌临床应用于老年人及婴幼儿、少年的消化不良、便秘、肠炎、腹泻等的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肠菌群失调及由此引起的二重感染的防治,内毒素升高所致的疾病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等的辅助治疗;乳酸菌制剂能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抑制大肠杆菌、痢疾杆菌等肠道致病菌;地衣芽胞杆菌制剂对肠道内有益健康的厌氧菌的生长系列有促进作用,对白色念珠菌等致病菌有拮抗作用,维持人体内肠道微生态平衡。 厌氧培养箱 种类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 艰难梭菌         破伤风梭菌 Clostridium tetani 一、生物学特性 一、 生物学性状 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 芽胞:一端膨大,呈鼓槌状 专性厌氧 抵抗力 强,芽胞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耐热100℃1h,对青霉素敏感 破伤风梭菌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 传染途径及伤口条件 破伤风为创口感染 发生感染的条件 ——伤口的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 混有泥土及异物 大面积创伤、烧伤,局部缺血,坏死组织多 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 ——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 破伤风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 痉挛毒素 末梢神经 淋巴液 血液 封闭抑制性突触的介质释放 牙关紧闭 角弓反张 强直性痉挛 伸肌、屈肌同时强烈收缩 脊髓前角 脑干 破伤风 致病机制 典型症状 苦笑面容 角弓反张 其它 所致疾病——破伤风 微生物学检查:临床诊断 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伤口——及时清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人工自动免疫——类毒素(百白破三联疫苗)平时预防 人工被动免疫——抗毒素 紧急预防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