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5居住区规划PPT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人车分行空间布局分析 步行交通系统——与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关系密切; 主导地位;住区结构构成的主体 车行交通系统——与居民日常生活活动关系薄弱; 辅助地位 系统完善、层次清晰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2)人车混行的交通组织——是指机动车交通与人行交通共同使用一套道路系统,具体地说就是机动车与行人在同一道路断面中通行。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这种交通组织方式在私人汽车不多的国家和地区,既方便又经济,特别是对一些居民以自行车和公共交通出行为主的城市更为适应,是一种常见而传统的居住区交通组织方式,我国目前大多数城市基本采用这种方式。 人车混行交通组织方式下的居住区路网布局要求道路分级明确,并应贯穿于居住区内部,主要路网一般采用互通型的布局形式。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3)人车共存的交通组织——1970年在荷兰的德尔沃特最先采用了“人车共存”的道路系统,以后在德国,日本等其他国家广泛采用。这种道路系统更加强调人性化的环境设计,认为人车不应该是对立的,而是共存的,将交通空间与生活空间作为一个整体,是道路重新恢复勃勃生机。研究表明,通过将汽车的速度降低到步行者的速度时,汽车产性的危害,如交通事故、噪声和振动等大为减轻。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实践证明,只要城市过境交通和与居住区无关车辆不进入居住区内部,并对街道的设施采用多弯线形、缩小车行宽度、不同的路面铺砌、路障、驼峰以及各种交通管制手段等技术措施,人行和车行是完全可以合道共存的。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4)人车部分分行的道路系统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3.5.5 无障碍设计 我国残疾人及老年人的比例较高,残疾人占总人口的4.7%,老年人口也达总人口的10%左右。作为现代城市建设,无障碍设计是不必可少的组成部分。居住区内有必要在公共活动中心,老年人活动中心以及老年公寓等地段设置无障碍通行设施。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无障碍规划主要依据是满足轮椅和盲人的出行要求。按照其行为模式对主要人行步道的宽度、纵坡、建筑出入口的坡道等进行设计,满足无障碍的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轮椅坡道 (1)室外轮椅坡道最小宽度——根据手摇轮椅尺度及乘坐者自行操作所需要的空间,坡道最小宽度为1.5m,若另加身边护理所需空间,则坡道宽度≥2.5m。 (2)坡道一般形式——根据用地具体情况可有不同的处理,一般形式有单坡段形式和多破段形式,中间平台最少深度1.2m,转弯和端部平台最小深度1.5m.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建筑设计 新疆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主讲教师:买买提祖农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居住区规划是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它不仅涉及工程技术问题,还广泛涉及社会、经济、生态、文化、心里、行为以及美学等领域。居住区规划设计关系到千家万户、男女老幼、、子孙几代的生活质量以及城市经济发展。而且,居住区是城市的主要组成内容、反映一个城市的形象。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3.5居住区道路与交通规划布置 居住区道路是城市道路的延续,是居住空间和环境的一部分,它既是交通空间,又是生活空间,居住区道路是居住区环境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路尺度 1)机动车行道宽度:单车道3~3.5m,双车道6~6.5m。 2)非机动车行道宽度:单车道1.5m,双车道2.5m。 3)人行道宽度:≥5m。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居住区规划 第三章 居住区的规划设计要求 3.5.1居住区道路的功能和分级 居住区内部道路的功能要求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居住区日常生活方面的交通活动,是主要的,也是大量的。我国目前以步行、自行车交通为主;在一些规模较大的居住区内,还会通行公共汽车,还要考虑通行出租车,私人摩托车和小汽车的问题。 (2)通行清除垃圾、递送邮件等市政公用车辆。 (3)居住区内公共服务设施和工厂的货运车辆通行。 (4)满足铺设各种工程管线的需要。 (5)道路的走向和线性是组织居住区建筑群体景观的重要手段,也是居民相互交往的重要场所(特别是一些不行为主的道路)。 (6)除了以上一些日常的功能要求外,还要考虑一些特殊情况,如供救护、消防和搬运家具等车辆通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