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卫生]皮肤性病课件总结.doc

  1. 1、本文档共4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医药卫生]皮肤性病课件总结

专业 姓名 学号 第一章 皮肤的结构 皮肤为人体最大的器官; 总重量:约占个体体重的16%;总面积:成人1.5~2.0㎡,新生儿0.21㎡; 厚度:0.5~4㎜(不包括皮下组织),存在较大的个体、年龄、和部位差异; 皮肤由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组成,其中含血管、淋巴管、神经、肌肉和各种皮肤附属器如毛发、皮脂腺、汗腺、甲等; 皮肤表面具有特殊的皮沟、皮嵴,掌跖及指(趾)屈侧的皮沟、皮嵴称为指(趾)纹,具有个体差异性; 皮肤颜色因种族、年龄、性别、营养及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 第一节 表皮(Epidermis) 概述 1由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s)和树枝状细胞(dendritic cells)组成; 2树枝状细胞包括黑素细胞、朗罕斯细胞、Merkel细胞等; 3细胞之间有桥粒半桥粒等连接结构,与真皮间通过基底膜带相连。 (一)角质形成细胞 占表皮80%以上,来源于外胚叶,在分化的过程中可产生角蛋白。根据角质形成细胞分化阶段(由内向外)分为基底细胞层、棘细胞层、颗粒细胞层、透明层及角质层。 1基底层(stratum germinatum):为一层柱状或立方状细胞,胞浆嗜硷性,胞核呈卵圆型,偏下,核仁明显,核分裂相常见。 电镜下:胞质内有许多走向规则的张力细丝。 生发层:基底细胞每天10%进行核分裂,有次序地向上移动产生以上各层细胞。 表皮通过时间(28天):从基底层移行至颗粒层上层(14天),至角质层而脱落14天。 2棘层(Stratum spinosum):4~8层多角形细胞,相邻细胞突起互相连接,形成桥粒 电镜下:胞质内有许多张力细丝聚集成束,上部细胞胞质中散在分布直径为100~300nm的包膜颗粒,称角质小体或Odland小体。 3颗粒层Stratum granulosum : 1~3层梭形细胞,掌跖部可达10层,胞浆中有大量形态不规则的呈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line granule)。 4透明层 Stratum Lucidum: 2~3层,仅见于掌跖部,细胞扁平无核、境界不清、嗜酸性,胞浆中有较多疏水的蛋白结合磷脂,与张力细丝融合在一起,为防止水及电解质通过的屏障。 5角质层 Stratum corneum:5~20层已经死亡的扁平无核的细胞、细胞器基本消失。 电镜下:胞质中充满由张力细丝与均质状物质结合而形成的角蛋白,下方角质层可见桥粒,而上方角质桥粒消失。 (二)树枝状细胞 1黑素细胞 来源于外胚叶的神经嵴; 位于基底层,约占基底细胞的10%,数量与肤色、人种、性别无关而与部位、年龄有关; HE染色胞质透明,银及多巴染色示较多树枝状突起; 与10~36个角质形成细胞接触,输送黑素,形成表皮黑素单元(epidermal melanin unit); 黑素能遮挡和反射紫外线,保护深部组织免受辐射。 2朗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 cell) 来源于骨髓的单核-巨噬细胞; 多分布于表皮和毛囊上皮基底层以上的部位,约占表皮细胞的3~5%; HE及多巴染色阴性,氯化金及ATP酶染色阳性; 胞浆内可见杆状或网球拍状的Birbeck颗粒; 有多种表面标记如MHC-ⅠⅡ类分子、FcR、CR等膜分子及CD4、 CD45、S-100等,是正常皮肤内唯一能与CD1a(OKT6)单克隆抗体结合的细胞; 具有抗原呈递作用,是皮肤内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3Merkel细胞(Merkel cell) 位于基底细胞之间; 细胞具有短指状突起,胞浆中含有许多神经内分泌颗粒; Merkel细胞-轴突复合体,可能具有非神经末梢介导的感觉作用。 (三)生物结构 1桥粒 是角质形成细胞间连接的主要结构; 相邻胞膜发生卵圆形致密增厚而共同构成; 由胞浆蛋白(桥粒斑块蛋白)和跨膜蛋白(桥粒糖蛋白)构成; 胞浆蛋白包括桥斑蛋白(desmoplakin)和斑珠蛋白(plakoglobin)等;跨膜蛋白主要包括桥芯蛋白(desmoglein, Dsg)和桥粘蛋白(desmocollin, Dsc)。 2半桥粒 基底细胞与基底膜带间的主要连接结构; 主要成分有BPAg1、BPAg2等。 3基底膜带 位于表皮与真皮之间; 由胞膜层、透明层、致密层和致密下层构成; 具有连接表皮和真皮、渗透、屏障等作用。 第二节 真皮(dermis) 概述 由中胚层分化而来; 分为乳头层和网状层; 内有附属器及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肌肉; 由纤维、基质和细胞成分为主。 (一)胶原纤维 乳头层内:细小、不成束、排列不规则方向不定; 网状层内:较粗、呈束、主要呈水平方向排列; 功能:韧性大、抗拉力强、缺乏弹性。 (二)网状纤维 分布:乳状层附属器、血管和神经周围及基底膜带的网板处,是未成熟的

文档评论(0)

jiupshaieuk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21213523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