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化生]课题1 燃烧和灭火.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化生]课题1 燃烧和灭火

油库 矿井 煤气站 2000年悉尼奥运会火炬水下传递 1、刚才演示时,为什么白磷放入试管前要用滤纸吸干? 白磷为什么要存在冷水中? 2、为什么篝火架空燃烧更旺? 《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 曹操率百万水师乘船横渡长江,声势浩大,却被周瑜的火攻和孔明“借”来的东风弄得大败而逃。用燃烧三要素回答以下问题: (1)周瑜使用了“火箭”射进曹军的连环木船上,“火箭”能使木船着火的原因是_______. (2)起火后曹军的部分船只逃脱,这些船没有被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孔明“借”来的“东风”不仅使火势吹向曹营,还为燃烧提供了__________,使火烧得更旺。 1.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判断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家用电器着火时用水扑救 B. 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C. 用肥皂水检验液化气罐是否漏气 D. 天然气管道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2.在灭火过程中所采取的措施不正确的是( ) A. 将燃烧着的可燃物与空气隔绝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将未燃烧的可燃物与火源隔离 D. 使可燃物降温至着火点以下 3.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发生火灾,应立刻用大量水扑灭 B.碰倒酒精灯,酒精在桌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C.室内着火,如果打开门窗,火反而烧得更旺 D.篝火晚会时,通常把木柴架空一些才能燃烧得更旺 4.森林初发火灾时,可以使用爆炸灭火的方法,将灭火弹抛到火场爆炸将火扑灭。关于爆炸灭火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 ) A.爆炸使燃烧处暂时缺氧 B.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爆炸气浪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炸起的沙土覆盖可燃物,隔绝空气 1.甲醇(CH3OH)是一种有毒、有酒的气味的可燃性液体。甲醇在氧气中不完全燃烧可发生如下反应: 若反应生成3.6 g水,请计算: (1)m值是______________; (2)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规范计算步骤) 2.人们在工作生活中为了防止事故,常采取一些安全措施。下列措施安全的是( ) A.到溶洞探险打火把照明 B.清理沼气池前先进行火把实验 C.用点燃的木条检查液化石油气是否泄露 D.到小煤窑里挖煤用火把照明 3.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下列图标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 ??????????????????????????????????????????????????????????????????????????????????????????????????????????????????????????????????????????????????????????????????????????????????????????????????????????????????????????????????????????????????????????????????????????????????????????????????????? 4.某同学在研究物质燃烧的条件时,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把一条粗金属丝绕成线圈,罩在一支蜡烛的火焰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对这一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金属丝有良好的导热性 B.金属线圈内的气体温度升高了 C.可燃物的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D.若预先将金属丝加热,蜡烛就不会很快熄灭 ? 5.对于被困在火区的人员来说,下列做法不恰当的是(? )。 A.烟很大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 B.有烟雾的地方要蹲下或匍匐前进 C.一旦发现火情,立即打开所有门窗??? D.打电话报警、求救 * 圣火不灭 圣火不灭 历经五洲四海,光明薪火相传 古代 近代 现代 燃烧的认识历程 人类对于火的认识及发展历程 第一——使用天然火。火山爆发、雷电轰击、陨石落地、长期干焊、煤和树木的自燃等等,都可以形成天然火。 第二——钻木取火。通过钻木摩擦生火,再引燃易燃物,取得火种,点燃火堆。 第三——用火石、火镰、火绒取火。 人类由于懂得利用火,因而逐步学会了烧制陶瓷、冶炼金属、制造玻璃等…。 火能用来照明、烤熟食物、烤暖身体、驱走猛兽、保护安全等等。 化学也是随着火的利用发展起来。人类对于火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历史,由神话到传说,发展至燃素说到后来的燃烧理论。 一 燃烧条件 在500 mL的烧杯中注入400 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

文档评论(0)

hhuiws148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024214302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