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算机硬件及网络]计算机组成技术第1章
第三代(1978~1983) 16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代表机型: Intel 8086 , 80286 Motorola MC 68000 , 68010 Zilog Z8000 1.2 微处理器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四代(1984—— ) 32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代表机型: Motorola MC68020 Intel 80386, 486, Pentium X IBM PowerPC 1.2 微处理器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第五代(1992—— ) 64位的微处理器和微型电子计算机 代表机型: DEC Alpha 21064~21364 Intel 和HP :IA-64体系结构的安腾(Itanium)1、2、3 IBM PowerPC 620,Power 6。 1.2 微处理器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摩尔定律 Moore’s Law 每18个月微处理器内部的晶体管数量扩大一倍,计算机的性能将翻一番,而芯片的价格保持不变。 1.2 微处理器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多核处理器→众核处理器 用并行处理的思路,来延续摩尔定律的神话。 1.2 微处理器与微型电子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1956年国务院制定“12年科技发展规划” 成立以华罗庚为主任的“计算技术研究所筹备委员会”,开展国产103机和104机的研制。这两台机器都属于电子管计算机(即第一代计算机),其中103机是仿制前苏联的M—3小型数字电子计算机。 103机于1958年8月1日仿制成功,结束了我国没有电子计算机的历史。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1956年,哈工大、清华大学创建“计算机专业” 哈工大的吴忠明和李仲荣于1957年研制出国产第一台结构模拟电子计算机,于1958年研制成功一台“下棋专用”的数字式电子计算机。 1960年4月,夏培肃教授领导的科研小组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电子计算机——107机,这是一台小型通用计算机。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系慈云桂主持设计并研制出了中国第1台晶体管计算机(第二代计算机)的441B机。 后继研制成功的晶体管计算机有: 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109乙机和109丙机 华北计算技术研究所研制的108机、108乙机、121机和320机等。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1973年,中国第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150机”研制成功。 中国软件领域奠基人之一、北京大学教授杨芙清院士主持研制了150机操作系统。 中国最早的两位计算机软件博士生导师之一、培养出我国第一位软件学博士的南京大学徐家福教授于1965年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个ALGOL编译系统。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2011年度CCF杰出贡献奖授予这两位先生。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1981年北京大学的王选教授带领的团队研制成功我国自行设计的计算机—激光汉字编辑排版系统。该系统使我国出版印刷行业仅用了短短数年时间,从铅字排版直接跨越到激光照排,走完了西方几十年才完成的技术改造道路,被公认为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后中国印刷技术的第二次革命。 2006年中国计算机学会CCF将“中国计算机学会创新奖”更名为“CCF王选奖”,以奖励那些为中国计算机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成果。 *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1983年,银河I号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次数达到每秒1亿次。 1984年,第一台国产16位微机---长城0520正式推出。 1988年5月到1989年9月,金山公司的求伯君独自开发了WPS1.0,填补了我国中文字处理软件的空白。 * 1993年,第一台10亿次巨型银河计算机II型通过鉴定,并于次年在国家气象局投入正式运行 1995年,曙光1000型大型机通过鉴定,其峰值可以达到每秒25亿次 1997年,银河III并行巨型机研制成功 1999年,银河四代巨型机研制成功 2000年, “神威”高性能计算机研制成功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 2008年曙光5000A问世,它的峰值速度达到230万亿次浮点运算/秒。这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可以研发生产超百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的国家。 在2008年11月的全球高性能计算机500强(TOP500)排行榜中,曙光5000A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第十位,是当时我国高性能计算机的最好成绩(曙光4000也曾经以11万亿/秒的速度位列世界超级计算机第十位) 1. 3 中国电子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历程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B5301_T 90-2023 工程建设项目联合测绘 技术规范.pdf VIP
- 2023年湖南岳阳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入学考试数学模拟试卷附答案解析.pdf VIP
- 建立良好师生关系促进教育教学.pptx
- 2025年辅警招聘考试公安基础知识(情景分析题)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pdf VIP
- 中建一局首都体育学院项目临电方案(终)(28P)2.pdf VIP
- 无领导小组讨论几个派别、无领导小组讨论角色、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十大精准切点、无领导小组讨论答题技巧、无领导小组讨论的加分项.docx VIP
- 《无人机基础》课件.pptx VIP
- 工程增项申请表格.docx VIP
- 2021利达JB-QG-LD988EL JB-QT-LD988EL 火灾报警控制器 消防联动控制器调试手册.docx VIP
- 实验动物学发展的趋势.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