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中华人格”—李贽与苏轼、鲁迅人格的文化意义比较.doc

探析“中华人格”—李贽与苏轼、鲁迅人格的文化意义比较.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析“中华人格”—李贽与苏轼、鲁迅人格的文化意义比较

附件3: 安徽师范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书 题  目 探析“中华人格”——李贽与苏轼、鲁迅人格的文化意义比较 学生姓名 陈鑫 学 号 指导教师 潘务正 学 院 文学院 专 业 汉语言文学非师范 职  称 选题的意义及研究状况: 意义: 几千年来,中国文化形成了其独特的气质,中华民族各阶层不同程度地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而其中最得其精要的则要算文人群体了。中国文化史上孕育出了很多颇具典型意味的人物,其人格形象已然符号化,如屈原、李白等。而中国古代最成熟、完备的文人形象,必首推、惟推苏轼。其人生境遇,文艺水准,思想境界,人格力量,使“大苏”足以成为“中国文人”的代名词。而考虑到苏轼人格形象的广阔包容性,其他出色文人的人格魅力处大多不出其外,本文选择的另一个对象鲁迅,便是另一种风格下最具典型意味也最不得不说的人。至于李贽,虽然将三者放到一起,李贽的高度尚不及另外二者,但在中国文化纵向发展史上,他的地位足以与这二者并论。 本文以李贽为出发点,将其与这两位巨人比较,可以形成一条脉络:在唐三教并行以后,儒释道框架成型,而宋朝是第一个初步出现市民意识、商业文化兴起的时代,个性张扬的要求与儒释道框架的第一次交汇下,第一位完备的中国文化代表性人格大苏在这里诞生;明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俗文化兴盛,而儒、佛理论也都蔚为大观,个人主义追求与传统思想第二次交锋,出现了试图突破的“异端”李贽;而新文化运动时期,民主思想冲击封建传统,另一座高峰鲁迅站了出来。可以说,鲁迅的人格力量体现在突破、反抗,而李贽是框架内的试图突破者,这两者的伟大在于反抗的伟大。苏轼则是儒释道框架内塑造出的最完满的人格形象,其完满度之高使其人格张力超越了所在框架的局限,是一种“圆满式”的伟大。虽然鲁迅和李贽的突破性质昭示着人类追求解放、追求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过程本身之伟大,而苏轼却彰显出异于这种犀利的和谐之美。三种人格各有所长。 本文视角虽在中国文化,但从这条脉络可以发现,中国文化的人格典型的形成并不拘泥在本土儒释道框架内,而往往是在士文化与俗文化交汇、个人主义追求凸显的时候,所以这种文化人格也具有人类历史发展中的普遍意味。进而,本文由文化塑造的典型人格,探索出文化所追求的伟大人格,并发现文化本身在人类历史上的意义:塑造、引导、呼唤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人格。 而本文正是试图在对三位大家的分析对比中,总结文化史上伟大人格的特点:广博的学识,深远的洞见,热切的心肠,坚韧的行动,这种人格必将走向超越和伟大。并在此基础上,猜想下一位文化史的伟大人格将会在怎样的历史环境下如何塑造出来,并以此为参考,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特殊历史时期的教育和文化建设、人格塑造提供参考。 研究状况: 关于李贽的政治思想主张、哲学思想归属、文论考据等研究成果已然浩如烟海;李贽与鲁迅、苏轼也分别有文章进行过比较,但只有两两对比,形成的结论缺乏普适价值。从三者异同点的简单归纳上升到文化史的宏观层面的研究尚无。 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思路: 主要内容(论文提纲):? 一、引论、为何是他:中国文化孕育的典型人格?????? 1、中国文化发展历程中三个历史节点 2、苏轼、李贽、鲁迅共同点 3、儒释道框架与中国典型人格关系 二、本论、伟大人格的构成分析 1、李贽思想综述??????? 2、李贽与苏轼、鲁迅比较??? 3、李贽与伟大的距离 4、对第四位代表性人格的猜想 三、结语: 塑造有力量的中华人格 注释? 参考文献 研究方法: 本论文的研究方法采用的主要是文本解读与文献资料综合研究法。在立足论文选题方向的以及实时观察基础上,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如:期刊、报纸、书籍以及网站信息等,采用分析,对比,综合等研究方法总结、归纳得出论点,展开论述,撰写论文。 研究思路:? 1、查阅相关资料文献并对文献做出初步分析。? 2、根据相关资料拟定论文写作思路,撰写论文的大纲结构。? 3、利用具体详细的资料结合文本分析,按照论文提纲,完成论文初稿。? 4、根据指导老师的意见,对论文进行多次的修改、完善。? 准备情况(查阅过的文献资料及调研情况,现有仪器、设备情况、已发表或撰写的相关文章等): 查阅论文资料: [1] 郭熙志. 中国怪诞人格:狂士、隐士文化批判[J]. 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0,5: 12~37. [2] 袁光仪. “卓吾李先生,今之子瞻也”:李贽与苏轼并论之意义探讨[J].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3] 许建平. 事件文化视角下李贽与鲁迅思想的变异[J]. 河北学刊,2015,2: 75~82. [4]陈曼平 ,张克. 李贽政治思想异议[J]. 求是学刊,1983,6: 85~90. [5] 鲍和平. 异端乎?传统乎?——论李贽的社会政治思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