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古代诗歌鉴赏词.docVIP

2015高考语文总复习专题检测:13古代诗歌鉴赏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检测(十三) 古代诗歌鉴赏(词) (时间:90分钟 满分:90分,每题6分) 1.(2013·潍坊市模拟考试)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蝶恋花① 陆游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令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草《长杨赋》②。 【注】 ①这首词是陆游晚年被罢官后所作。②《长杨赋》:汉代杨雄为讽谏汉成帝游幸长杨宫而作。 (1)首句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掌握首句写景作用的能力。应熟练掌握首句写景的作用,如渲染氛围(营造意境),烘托人物心境,奠定感情基调,引出下文内容,情与景关系方面等等。根据具体诗句作答即可。 答案:①营造了凄清而萧瑟的氛围。②烘托了作者悲凉的心境。③触景生情,引起下文作者的旅思。(答出其中两点且意思对即可) (2)下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鉴赏诗人的思想感情。解答此题要注意词中提到归家的船只已准备好,可是兵书却无人托付,以及引用典故“当年悔草《长杨赋》”等地方。先回答出感情,再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有手法要点明手法。 答案:①作者被罢官即将回家,满腹韬略却无人可托,表达了对抗金大业难以为继的悲哀。②借用汉代杨雄作《长杨赋》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忠心耿耿献计献策却不被重用的愤慨。 2.(2013·武汉四月调研)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点绛唇 王禹① 雨恨云愁,江南依旧称佳丽。水村渔市,一缕孤烟细。 天际征鸿,遥认行如缀。平生事,此时凝睇,谁会凭栏意! 【注】 ①王禹 (1)首句“雨恨云愁”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赏析中的炼句能力。本题考查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考虑此题要注意上下文关系、与全篇内容的情感关系和结构作用。首先,此句为首句,交代江南季节特征,与下文“江南依旧称佳丽”的关系,欲扬先抑;同时“恨”与“愁”又与下片“谁会凭栏意”遥相呼应,结构作用也就有了。 答案:①比拟,这雨使人添恨生愁,突出了江南水乡多云多雨这一地域性和季节性特点。(或借景抒情、寄情于景亦可)②欲扬先抑,衬托出江南水乡无论是淡妆浓抹,还是细雨浓云,总是秀美迷人。③总领全篇,呼应下片,完整表达作者的感情。 (2)概括“征鸿”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诗歌景物形象的鉴赏能力。本题要想解答准确,必须明确“征鸿”这一传统意象的内涵,同时还要联系写作背景,这样就会发现,实际上作者是借“征鸿”来自比,答题方向也就明确了。 答案:①以鸿鹄高飞比喻作者远大的政治抱负。②对于江南水乡的秀丽风光,作者是十分爱恋和喜悦,但是作者胸怀大志,积极用世,希望能有所作为,却屡遭挫折,面对振翼搏击的万里征鸿,他发出了事业无成,青春老去、世无知音的感喟。 3.(2013·温州市高三测试)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菩萨蛮·宿水口 [南宋]洪王茶 断虹远饮横江水,万山紫翠斜阳里。系马短亭西,丹枫明酒旗。  浮生常客路,事逐孤鸿去。又是月黄昏,寒灯人闭门。 (1)古典诗歌在景物描写时常“以画入诗”,简析词的上阕是如何体现这一特点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文作品表达技巧的能力。抓住画的特点,结合诗文中景物描写的技法,分析“以画入诗”特征。 答案:①构图上由远及近,由远处的彩虹、万山,到近处的短亭、丹枫、酒旗,层次分明。②色彩上绚烂明丽,词人选取了彩虹、紫中带翠的山岭、青旗(酒旗色青,亦称青旆)、红枫等意象,织就了一幅灿烂美丽的画面。 (2)简析词的下阕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