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三政治一轮课时作业:35《把握思维的奥妙》.doc
课时作业(三十五)
一、单项选择题
考点1-2 实践的概念和特点
1.一位科学家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的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人造或人为的世界”说明 ( )
A.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解析 本小题考查的是实践。“人造或人为的世界”说明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能动性活动,A符合题意。
答案 A
2.“地球一小时”的目标是让个人、家庭和企业尽可能多的参与进来,关闭灯光和其他电器一个小时。此活动节约的能源虽然有限,但是,当环保意识深入人心并化为自觉保护环境的实践时,就会对全球节能减排事业作出巨大的贡献。这说明 ( )
①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活动
③实践具有能动性、社会性和客观性的突出特点
④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②④的说法错误地理解了实践的特点,故本题选B项。
答案 B
考点3-6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3.没有在改革的征程中的摸着石头过河,顶层设计也无法落地或得到修正。这表明 ( )
①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④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顶层设计”属于认识的范畴,“落地”体现了认识的目的和归宿是实践,②正确;“得到修正”体现了认识要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完善,③正确;①④在题中没有体现。
4.2013年6月10日起航以来,“蛟龙”号圆满完成了3个航段21次下潜。科学家们不仅亲临深海世界,而且从这个神秘世界带回了众多样品,对深海研究有了新的认识。这表明 ( )
A.人类借助科学仪器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
B.科学仪器能帮助人们提高改造世界的能力
C.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克服规律的影响
D.创新推动着生产关系的变革和人类思维的发展
解析 借助“蛟龙”号我们才获得了以往不曾获得的认识,这体现了科学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的重要性,这印证了A的正确性。题干与改造世界无关,B不选。规律具有客观性,不可克服,C不选。D与题干无直接关系。
答案 A
5.(2013·山东)“梦想是海市蜃楼,还是绿洲,关键取决于你是否停止跋涉的脚步。”与这句话内涵相一致的是 ( )
A.“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行动”
B.“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C.“一步实际行动比一打纲领更重要”
D.“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
解析 梦想属于意识的范畴,梦想的实现需要跋涉的脚步,强调了实践决定认识。A、B、D都在强调意识的作用。
答案 C
考点7-10 真理
6.自1956年美国科学家在实验中直接观测到中微子后,人类对中微子的研究不断深入。2011年9月,欧洲核子中心称发现“中微子超光速”现象,同时指出实验过程存在误差,呼吁全球科学家进行更多的实验观察和独立测试。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
A.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B.真理和谬误没有原则界限
C.科学实验是社会存在的基础 D.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
解析 本题考查认识的过程。材料中科学家通过研究有了新的发现,但是同时强调,由于实验过程存在误差,还需要继续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由此表明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A项符合题意。B项说法错误,真理和谬误有原则的界限。C项说法错误,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础。D项说法正确,但与材料无关。
答案 A
7.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一个科研团队首次完成了小麦A基因组的测序和草图绘制。几乎所有的特征都已经被发现,但是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则需要进行真正的努力,从而用一种不同的方法测量这一基因组。这表明( )
①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能把握事物的终极真理
②人们对真理的探索是循环往复,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③人的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存在
④真理是一个由不正确到正确的逐渐发展过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②③
解析 中国科学院科研团队推进了对小麦A基因组的认识,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人文地理 第6章(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1讲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1章 第2讲 地理信息技术在区域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章 第1讲 荒漠化的防治——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2章 第2讲 森林的开发和保护——以亚马孙热带雨林为例(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章 第1讲 能源资源的开发——以我国山西省为例(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3章 第2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章 第1讲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4章 第2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课时).doc
- 高三地理(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解析训练:区域可持续发展 第5章 第1讲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时).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