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农业产业链助推川东农场整体升级-光明食品集团.DOC

三维农业产业链助推川东农场整体升级-光明食品集团.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维农业产业链助推川东农场整体升级-光明食品集团

“三维”农业产业链助推川东农场整体升级 ——川东农场深化转型实践案例   (元日/文)川东农场积极围绕集团现代农业“三个百万、五大突破”发展目标,认真开展“聚焦主业转型发展、‘保八争九’岗位建功”为主题的创先争优活动,立足发展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持续深化商业模式转型,被农业专家喻为“三维”农业产业链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技术创新模式,已经在川东农场日渐兴起,并产生良好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川东农场1至10月份的财务报表显示:   ——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51.8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0693.7万元的100.8%,同比增长34.44%;   ——实现利润总额4290.4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167.9万元的202%,同比增长115.9%;   ——实现净利润4281万元,完成年度预算2167.9万元的197.5%,同比增长115.41%;   ——主营业务的毛利率达到28.8%。 上述主要经济指标,显示出川东农场厚实与可持续的发展后劲。川东农场紧紧咬住高效生态循环的现代农业发展目标,一手抓司法体制顺利转轨,一手抓商业模式深化转型。凭借着深化转型的激情、耐心和毅力,把“三维”农业产业链,重重的印记在了川东36000亩土地上,唱响了深化转型的激情凯歌,使川东农场的新三年发展目标能够在今年顺利实现。 (一) 什么是“三维”农业?这是一个新兴的称谓。简单地说,“三维”农业是生态循环农业的延伸,就是用科学发展的理念,集种植业、养殖业、微生物产业于一体的生态循环高效农业产业体系的总和。从延伸概念上说,就是这个体系将循环农业产业链的各个分支有效衔接,不断不散。从内涵概念上说,就是应用微生物技术和废弃物处理技术达到物质能量的多层次利用,最终实现农产品安全、高产、优质、高效以及有效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谈到生态循环农业在集团系统已不是新的概念。但是要立足于生态循环农业,取得农业的高效与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在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等现代农业体系的基础上,运用“三维”农业产业链的基本理念,进一步改造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管理方式,以生态控制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信息管理技术和微生物技术等科技创新手段,降低成本,提高毛利率,实现现代农业发展的转型升级。 (二) 川东农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宗南提出的发展好现代农业、建设好“从田头到餐桌”的食品全产业链指示精神,以“三维”农业产业链为抓手,在优化主业发展战略、生物质循环利用、微生物循环技术、生物质能源开发、病虫害防治控制和建立数字化管理平台等重要环节持续深化转型,逐步形成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的高效生态循环农业产业体系。 优化主业发展战略 川东农场按照“三维”农业产业链要求规划建设完成的一期循环农业核心示范区中,包含了四区一中心,就是生态种植区、生态养殖区、种养结合区、废弃物综合利用区和管理信息中心。示范区可以说是川东农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先行区。 这一规划按照欧盟组织一亩土地承载5头猪废弃物的“猪田”匹配的原则,先期将拥有6000亩土地的第四作业区和26000头生猪规模的畜牧第三分场进行匹配,形成了种养搭配、循环利用的合理生态系统。新建的生物有机肥加工厂能够全量处理6000亩土地的秸秆和畜牧场26000头猪的大部分粪污。 仅核心示范区6000亩土地全部利用了26000头生猪的畜粪水后,每年可节约化学肥料、农药超过100万元。这一循环技术体系至2013年底,将覆盖到全场36000亩土地和15万头生猪的种养生态循环系统,每年仅从成本角度核算即可增效600多万元。生态种植、养殖不仅会全面提升农产品的品质,而且由此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还将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得到体现。 从优化战略、建立核心示范区初步运作的情况来看,这一涵养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升农业发展水平的“三维”农业产业链种养循环模式,为实现川东农场高效生态循环农业的全覆盖,推动川东农场产业发展的整体转型升级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对集团现代农业“三个百万、五大突破”发展目标的实现具有实践意义。 生物质循环利用 在稻麦种植中,通过秸秆还田、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和有机肥的增施,一部分秸秆通过耕作方式的改变直接还田,一部分通过回收进入有机肥厂,用于生产能够改善土质的有机肥,秸秆实现了变废为宝,成为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的原料。不仅化学肥料减少使用50%,而且有效保护了大气和生态环境。 在稻谷加工中,大米加工后的剩余物砻糠作为稻麦种子低温烘干线的燃料,实现了稻麦种子直接从大田到烘干线的不落地生产,变废为宝。燃烧后的糠灰还原到农田,对土壤改良和增加有机质起到非常有益的作用。 回收的秸秆还与畜禽粪便混合搅拌添加微生物菌种,生产能够改良土壤的有机肥,改变了以前深埋或乱倒现象。整个生态循环的各个产业链所产生的剩余物(废弃物)都能变成另一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