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课件医学学院应用教学课件
江淮地区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一、江淮水稻生产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江淮水稻综合生产技术
1、高产栽培
2、避灾稳产栽培
3、轻简高效栽培; 江淮稻作区划属长江中下游单双季稻混作区,以单季稻为主,种稻的温光资源属一季有余、两季不足;稻作方式以麦稻、油稻为主体。如安徽省3300多万亩水稻:
★沿淮淮北平原(麦茬)单季稻区
★江淮丘陵岗地(麦/油茬)一季稻区
★沿江江南双季稻区
★皖西大别山单季稻区和皖南山地单双季混栽区;
; √ 江淮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 气候条件极为复杂,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旱涝并存、以旱为主;穗期易遇高温热害;后期易遇台风等多种异常气候。
√中低产田比例高、面积大,土壤保肥保水能力差;近二三十年土壤培肥严重不足,加重了持续增产的难度。
√江淮分水岭地区,农田水利条件差,旱涝保收的中高产田少。
;(三)影响产量的主要技术障碍因素; 秧苗素质差,带蘖少,加之栽插密度过稀,导致最终穗数严重不足.安徽大面积杂交稻,亩穗数一般只有13-15万,较高产要求少2-4万。
同一品种在相近生产水平下由亩栽1万穴增加到1.5万穴,单产可提高80~100 kg,可实现由低产(500kg/亩)到中产(600 kg/亩)的突破。 ; 大面积施肥还是采用“一头轰法”或者重施促蘖氮肥,不施穗肥或穗肥施用量不足,致使群体穗数不足,穗型偏小,导致杂交中籼水稻大穗优势难以发挥;后期早衰,结实率徘徊(80%-85%),籽粒充实度不高,特别是二次灌浆的弱势粒的充实度低下,进一步影响杂交中籼水稻大穗、重穗的超高产特性的表达。;二、江淮水稻综合生产技术;(一)?高产增产技术
主攻单产---永恒的主题;2、因目标产量定增产技术策略; ①群体颖花量 多年的研究和高产实践表明,一般中籼稻亩产500kg 需要2500万的颖花量,亩产600kg需2700万以上的颖花量;亩产650kg需3000万的颖花量量;亩产700kg颖花量需3200万的颖花量;亩产750kg颖花量需3400万以上。;由目前大面积的一般产量 高产:重点是增加单位面积有效穗数;
由高产 超高产:重点是在保证适度有效穗增大穗型,提高群体颖花量,同时稳定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3、亩产700kg以上的关键技术环节;不同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的关系 ;不同生育阶段的物质积累量与稻谷产量的关系 ;(二)避灾减灾稳产生产技术;(二)避灾减灾稳产生产技术;(三)轻简高效生产技术;2、轻简栽培技术的选择;3、杂交中籼机插亩产650kg以上的关键技术环节;谢 谢!;水稻病虫害发生动态分析;主要内容;一、水稻病虫害总体发生危害概况;1、稻瘟病造成的毁灭性灾害;2、灯光诱集的稻飞虱;3、南京街头发生的稻飞虱实况;4、2006年上海市街道呈现的褐飞虱;5、2007年西南稻区稻飞虱落地成灾实况;6、施药防治后留在田间的稻飞虱虫体;7、稻飞虱危害水稻造成的“黄塘”;8、稻飞虱在水稻基部危害实况;9、稻飞虱危害造成的稻田“冒穿”;10、稻纵卷叶螟造成的危害状;11、水稻螟虫危害状;13、水稻二化螟虫造成的灾害;14、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15、2009年海南东方水稻病毒病田间实况;二、近年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1. 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稻飞虱发生面积及区域变化情况;稻飞虱重发频率统计;2. 稻纵卷叶螟;3. 水稻螟虫;4. 稻瘟病;5.水稻纹枯病;6. 条纹叶枯病;7、稻曲病;三、2010年水稻病虫害发生趋势;1、当前水稻主要病虫害总体发生动态;2、水稻“两迁”害虫发生实况;3、当前水稻螟虫发生情况;4、当前水稻病害发生情况;5、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趋势分析;(1)稻飞虱(褐飞虱和白背飞虱) 在长江以南大部稻区偏重至大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4.1亿亩(次)。;(2)稻纵卷叶螟 在江南、长江中下游、江淮、西南东部和华南部分稻区呈偏重及以上程度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3.3亿亩(次)。;(3)二化螟 在长江中游大发生,江南、西南中北部和东北部分稻区偏重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2.3亿亩(次)。;(4)三化螟 在华南和江南等稻区偏轻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4000万亩次。;(5)稻瘟病 在西南、江南、华南和东北部分稻区中等发生,预计今年全国发生面积8000万亩,破口前后如遇连日阴雨天气,东北、西南的部分老病区和感病品种大流行的风险较高。;(6)水稻纹枯病;(7)稻曲病;(8)水稻条纹叶枯病 在长江中下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