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3.18《登临词二首》测试(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VIP

语文:3.18《登临词二首》测试(2)(粤教版选修《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登临词二首 1.名句默写。 (1)写出《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运用比喻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登多景楼》中描写长江天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登多景楼》中表现作者破敌决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课文的背诵,同时在背诵的基础上,还能对词有准确的理解,这样,才能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正确的语句。 答案:(1)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 (2)一水横陈 连岗三面 做出争雄势 (3)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2.《桂枝香·金陵怀古》词中“六朝旧事随流水”中“六朝”是指哪六个朝代? 解析:吴大帝孙权昔日远见卓识,不惜从武昌迁都建康(今南京),为他雄霸江东的政治中心,揭开了南京建都的历史画卷。随后,东晋、南朝宋、齐、梁、陈相继建都于此,故南京素有六朝古都之称。以后南唐、明初、太平天国、中华民国也皆立都于此,故又有十朝都会之称。 答案:吴、东晋、宋、齐、梁、陈六个朝代。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化用了杜牧《泊秦淮》哪一句? 解析:杜牧《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答案: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4.“澄江似练,翠峰如簇”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写出了长江山、水的什么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澄江似练,翠峰如簇”两句,借六朝谢家名句“解道‘澄江净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之意,点化如同已出。即一个“似练”,一个“如簇”,形胜已赫然而出。用比喻写出了水的清澈,山的青翠、峭拔。 答案:比喻。山:青翠、峭拔;水:清澈。 一、阅读理解 (一)阅读《念奴娇·登多景楼》这首词,完成5—8题。 5.“寻取中流誓”引用了什么典故?祖逖北伐渡江时是怎样发誓的? 6.“小儿破贼”引用了什么典故?“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这句表现了词人怎样的决心? 7.词中多写长江天险,有何用意? 8.你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做法有何见解? 5.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祖逖北伐,东晋统治集团大多是北方南渡的贵族官僚,他们苟且偷安,无心收复失地。但南下的广大人民,希望打回故乡,重建家园。祖逖就是统兵北伐、渡江时击楫发誓:我不能收复中原,就好比长江之水有去无回!祖逖闻鸡起舞,祖逖年二十四,与司空刘琨俱为司州主簿,情好绸缪,共被同寝,中夜闻荒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气,每语世事,或中宵坐起,相谓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与足下当相避于中原耳。”成语“闻鸡起舞”,形容发奋有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时振作。 答案:祖逖北伐。我不能收复中原,就好比长江之水有去无回! 6.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和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典故“淝水之战”“小儿破贼”语出《晋书·谢安传》,是指东晋淝水之战秦兵败绩,当捷报传来时,谢安正与客人下围棋,他把驿书随手丢在桌上,了无喜色,围棋如故。客人问及,谢徐答曰:“小儿辈逐已破贼。”儿辈指谢安之弟谢石、侄儿谢玄、其子谢琰。表达了对坚持北伐的古代英雄的仰慕以及对抗敌的必胜信念和乐观情怀。 答案:(1)淝水之战大破前秦,以少胜多。(2)现在正是北伐的大好时机,挺进长驱,收复中原。 7.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险要江山,当时的统治者,并没有将它看作进取的凭借,反而错误地认为是天设的南疆北界。这是对当时的当权者的尖锐批判。优越的地理条件,进可攻退可守,正是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可惜当朝者,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胆略。南宋统治者媚敌主和,只考虑到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利益,词人坚决要求恢复中原,并指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的胜利前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进一步批判。他们以为凭着长江天险就可以长保偏安,根本不管中原地区广大民众在侵略者的统治压迫下的苦难。 答案:批判南宋统治者依靠长江天险偏安江南,不思进取、苟且偷安的思想。 8.解析:本题考查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南宋统治者苟安的思想实质是“只成门户私计”。原来他们媚敌主和,都是因为考虑到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利益,词人坚决要求恢复中原,并指出当前“正好长驱”北伐的胜利前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进一步批判。南宋统治者以为凭着长江天险就可以长保偏安,根本不管中原地区广大民众在侵略者的统治压迫下的苦难。 答案:反对南宋统治者“苟且偷安”的做法,因为南宋统治者以为凭着长江天险就可以长保偏安,根本不管中原地区广大民众在侵略者的统治压迫下的苦难,只考虑到统治集团中少数人的利益。 (二)阅读下面一首宋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