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EarthPlanetaryandSpace.PDF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EarthPlanetaryandSpace.PDF

  1.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EarthPlanetaryandSpace

第 22 卷  第 3 期 地  球  学  报 Vol. 22  No. 3            2 0 0 1 年 5 月 ACTA GEOSCIEN TIA SIN ICA           May  2 0 0 1 喜马拉雅 - 青藏高原造山带地质演化 ———显生宙亚洲大陆生长 尹 安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及地球物理与行星物理研究所) 摘  要  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地质历史显示出 , 自从约70Ma 印度板块亚洲板块开始碰撞以来 ,至少有 1 360 km 的 SN 向缩短量被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所吸收。导致新生代青藏高原最终构造格局明显的地壳缩 ( ) 短作用 ,大约开始在始新世 50~40 Ma 。几乎同时发生在高原南部的特提斯喜马拉雅和高原北部的昆仑山及祁 连山。喜马拉雅青藏高原造山带的古生代和中生代构造历史强烈地控制着新生代变形历史和应变分布。松潘甘 孜可可西里地体和羌塘地体三叠系复理石杂岩的广泛出现 ,在空间上可能和青藏高原中部的新生代逆冲作用和 火山作用有关。青藏高原南部和中部的地壳和上地幔之间地震特性的显著差异是中生代和新生代 2 种构造的表 现形式。而前者对第三纪局部缩短的收缩变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并导致自由水释放进入青藏高原中部的上地 幔和下地壳 ,并引起岩石圈地幔和地壳中物质的部分熔融。 关键词  造山带发展  大陆碰撞  喜马拉雅  青藏高原 ( 直接论证许多地质关系 Armijo et al. ,1989 ; Holt et 1  引言 al. ,1995 ; Lacassin et al. , 1998 ; Van der Woerd et 由陆陆碰撞形成的造山带或许是地球表面最 al. ,1998 ;Bilham et al. , 1997 ; Larson et al. , 1999 ; ( ) Shen et al. ,1999) 。 显著的地质特征 Dewey et al. ,1973 。北美的阿巴 拉契亚山造山带 ,欧亚大陆中部的乌拉尔山脉和东 (2) 板块边界的历史是已知的 , 因此 , 陆内变形 —中亚的秦岭大别山东造山带就是一些最好的例 的原因可以作为与时间相关的边值问题来定量确定 子 ,每一个都沿走向延绵上千公里。自从约 35 a 前 ( Peltzer et al. , 1988 ; Houseman et al. , 1996 ; Roy 板块构造理论创建以来 ,人们已对这些造山系的成 den ,1996 ; Royden et al. , 1997 ; Kong et al. , 1996 ; 因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很大程度上应归因于这样一 Peltzer et al. ,1996 ; Kong et al. ,1997) 。 个事实 ,即陆陆碰撞是形成超级大陆的主要和最有 (3) 碰撞过程产生了各种地质特征 ,例如 ,大规

文档评论(0)

210519478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