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演讲.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道德演讲

大家好,今天我和大家探讨的题目是“我们真的冷漠了吗?” 我的心一直忐忑不安,这个问题有三“太”,一:太古老;二:太沉重;三:我也太没资格在这里谈论这个话题;但总想和大家说点东西,希望能带随着我的演讲我们一起思考探讨! 或许小悦悦这个名字已经淡出大家的生活,我们依然忙碌着! 10月13日,在佛山黄岐,一面包车将2岁女童撞倒碾压后逃逸,路人无人伸援手,接着第二辆车也从女童身上碾过。18个路人经过,都没救援或报警,直到一名拾荒者发现后将她扶起,呼喊救人。最终小悦悦不幸离开了这个不幸的世界!这个悲剧已随风而逝了,没有带给我们生活带来改变,只是成为一时人们饭后的谈资。但我们,作为一个有思想的人,是不是该有点自己的思考呢? “女童被碾,路人旁观”的悲情场面,人们不得不说冷漠,刺痛了人心。在惨案中,司机的凶残、路人的拒救,交织成了面色冷漠的众生相。痛感、悲悯心匮乏,仿佛“人性方向盘”失灵的推土机,横冲直撞,尽情碾压着道德伦理的底线。每次“老人倒地无人扶”,都会被作为道德滑坡的“标本,频仍的“助人为祸”,总能激起“好人难做”的嗟叹。 女童被撞,司机逃了,路人视若无睹,“敬畏生命”俨然是纸上空谈,少管闲事式的明哲保身,才被奉若信条。对善美信念的放弃,构成了人心的暗区。于是乎,幼小生命,毁于车轮下,抑或被集体冷漠葬送,——幸而,拾荒者打破了辛酸局面,慷慨施救,以朴素的悲悯情怀挽住气若游丝的生机。 个体境遇,总是世态的微观映射。小悦悦的突遭劫难,投射了当下的社会状况。 那些围观者,剥离了冷漠的标签,也是普通的民众,父母的好孩子,孩子的好父母。他们未尝就不懂,没有人是座孤岛,相互搀扶才能同舟共济;他们未尝就不懂“乐于助人”是传统的人伦美德,漠视生命,会让良知溃散。或许换个语境,他们也会痛斥“铁石心肠”,呼吁人性回归。可一旦轮到自己做“路人甲”,他们就打起酱油,从“审丑”向“示丑”自然地角色切换,而且切换的如此彻底干净,原因何在? 中国的儒家文化根深叶茂,孔子说宽则得众,仁者爱人;墨子提倡兼爱;孟子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文化的精髓往往激励着中华民族追求美好高尚的精神境界,放在今时今日仍不过时。但为什么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会和‘各人自扫门前雪,勿管他人瓦上霜’、‘明哲保身,莫谈国事’、‘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阴暗心理相伴呢?原因何在? 有人说这是文化的缺失,我们现在的教育普及比前几年广吧?但为什么这种悲剧现在是愈演愈烈?那个为国人挽回最后颜面的拾荒大妈文化估计比当场的很多人低吧?难道是教育惹的祸,那样的话估计与文化强国更是背道而驰,这样仿佛否定了我们的教育,文化缺失论不敢说估计也不能这样说! 有人说是当今社会利益当前,铜臭味麻痹了大家,大家的那颗行善的心退化了。那发达国家的铜臭味比我们似乎更浓一些吧?但为什么这种丑闻总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利益当前论也有点无攻自破的味道,不管你们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 有人说究其症结,不过是“行善有风险”,出手不得不谨慎。将道德流失归咎于“世态使然”,是公众一贯的逻辑转化。你看,“彭宇案”殷鉴在前,“做好事遭恶报”,谁还敢冒险救人?理由看似铿锵,其实是伪命题——真正道德,理应跳出物化的代价考量。行善成本,不应是冷漠的通行证。彭宇案的最大悲哀不是它引发了道德败坏,而是它成了为道德败坏辩护的证据,成了个人本身无知和软弱的替罪羊。 勤劳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慢慢的背上了“冷漠”的病原体到底是什么? 就我最近的思考,得出的一些浅陋的见解认为: 第一:我们缺少表达爱的习惯,不愿意当众把自己的爱与关心付诸于实践!我相信在场的18个人内心都是很矛盾的,都是很火热的,都想向小悦悦伸出援助的手,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无论发生了什么我都永远以我是一个中国人而骄傲自豪,我都相信中华名族是勤劳勇敢的!在场的人肯定是很焦急的,他们肯定在为小悦悦默默地祈祷,他们相信一定会有人代替自己表达自己的关心与爱,帮助小悦悦一把,他们的信念没有错,大妈出现了,只是上帝给我们所有的中国人开了一个玩笑,大妈出现的晚了一点。。。 第二:我们缺乏独立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总是需要一个领袖来起个带头作用!也许当我们一个人独自遇上那个车祸时,我们善良的本性会驱使我们毫不犹豫的把小悦悦抱起来送上医院,但一旦一群人遇上了,我们就会看人家的行动,自己的想法一旦在现场没被人体现出来,我们就会怀疑自己的第一想法,越来越多违背我们良心的想法便有空可钻。想的越多,理性但不人性的理由便毫无疑问的占了上风。这也不能怪我们,我们从小都被领导惯了,都学会了在被人领导的氛围里如何找到对自己最有利的行为方式!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我们不都是被班长这些给带过来的吗? 第三: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悲剧,无论对于我们普通的民众,还是有着决策大权的政府,都条件反射般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指责他

文档评论(0)

xcs888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006513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