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8年最新整理]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绝世珍宝.docx

[2018年最新整理]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绝世珍宝.docx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8年最新整理]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绝世珍宝

中国历史上至今下落不明的10件绝世珍宝 一、大禹九鼎 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划分天下为九州,令九州州牧贡献青铜,铸造九鼎,象征九 州,将全国九州的名山大川、奇异之物镌刻于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征一州,并将 九鼎集中于夏王朝都城,尽管王朝在不断更迭,九鼎却始终从一个国王的手上, 传到下一个国王的手上。没有九鼎,就不能算是个真正的国王,九鼎是王权至高 无上、国家统一昌盛的象征,夏朝、商朝、周朝三代奉为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 宝。战国时,秦、楚皆有兴师到周王城洛邑求鼎之事。秦昭王五十二年(前255) ,在周赧王死后,秦国取九鼎入秦,九鼎在迁往咸阳的途中,有一鼎被大风刮到 今江苏的泗水中,其余八鼎搜刮到秦宫殿中,秦亡后便不知所终。 二、《连山易》和《归藏易》 《易经》作为群经之首,传说 中由上古时期的伏羲所创。主要由《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构成,汉代以后的人们在整理古代典籍的时候,把夏代的易经称为《连山易》,把商代的易经称为《归藏易》。而我们所熟悉的《周易》只是流行于周代的易经。 周易中的“八卦”由周文王演绎为八八六十四卦,并由孔子补写了“十翼”,形成今天我们看到的样子。但是周文王不可能根据伏羲的一张八卦图就能演绎出那么详尽而具体的卦辞、爻辞,并能无中生有地把阴阳不同的三爻相叠加而形成六个爻位的卦象,使得伏羲的学说一下子就有了几何级数的增长。 在周朝《连山易》、《归藏易》、《周易》这三个易由卜官掌控,对国家大事、军事战争、祭祀活动进行预测。《周易》包蕴的基本哲学思想。这种“阴阳互补,刚柔相济”的思想,实来自于我国远古哲人对宇宙自然,人类社会的各种事物、现象所作的巨大概括。在古代先哲眼中,万事万物皆可一分为二,都存在着两种相互对立,又相互补充的极端力量,对中国的古代思想文化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连山易和归藏易,两千年来历代典籍鲜有记载,学术界无不认为其已失传,几成定论。此二易也成为中华文化领域里的一件千古之谜。 三、《黄帝外经》 对医学有所认识的朋友都知道,《黄帝内经》可谓是中医学的鼻祖之作,它是古 人在总结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结合人体的身体机能变化孕育而生的著作,讲究人 身体的的运行规律和相生相克的关系,是黄老学说的典型代表,也是医学和哲学 的结合体,后来的中医学无不建立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十八卷的《黄帝内经》 ,从远古时代一直到今,而三十七卷的《黄帝外经》,则可能永远失传了。 现在所传的《黄帝外经》原称《外经微言》,为明陈士铎所传,所述内容带有浓 重的道家思想,理论阐述恪守后世的阴阳五行概念,是在一个相当成熟的思想体 系下对某些问题进行格式化阐述的著作。 相传黄帝时期出现了三位名医,除了雷公和歧伯两人外,名气最大的是俞跗(音 夫)。他的医道非常高明。特别是在外科手术方面很有经验。据说,他治病一般 不用汤药、石针和按摩。而是诊断清楚病因后,除非要做手术时就用刀子划开皮 肤,解剖肌肉,结扎筋脉,除去病根。经过这番手术以后,病人的精神和形体很 快就能恢复正常。所以,那时人们称赞俞跗的医术是“出丧的灵车能返回,要埋 的死人能复活。”在俞跗晚年的时候,黄帝派仓颉、雷公、岐伯三人,用了很长 时间,把俞跗的医术整理出来,纂成卷目,然而还没有来得及公布于众,仓颉就 去世了。后来,俞跗的儿子俞执,把这本书带回来交给父亲修订。不幸全家遭到 了大火,房屋、医书和俞跗、俞执全家人,一起化为灰烬。这也许是《黄帝外经 》失传,至今没有找到的原因吧。 后来的几千年的中医历史中,更多的是在找到病因调理身体的方式,而在外科方 面的发展就很慢,这可能和《黄帝外经》的失传有很大的关系吧,到了东汉华佗 外科方面很厉害,不过最后其学说也失传了。 四、传国玉玺: 传国玉玺应该是古代的宝物中最珍贵的了,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破赵, 得和氏璧。后来秦始皇统一了六国,命李斯鸟篆书(越国一种文字),仿成龙、 鸟、鱼、蛇形状“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字,令咸阳玉工王孙寿将蓝田玉精研 细磨,雕琢为玺,传国玉玺乃成。 据传,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乘龙舟过洞庭湖,风浪骤起,龙舟将 倾,秦始皇慌忙将传国玉玺抛入湖中,祈求神灵镇浪。玉玺由此失落。八年后, 华阴平舒道有人又将此传国玺奉上。传国玉玺复归秦。 后来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和宋的一千多年时间里,一直都是皇帝的 办公印章,是古代中国最高权利的象征,最后在北宋靖康之耻后金兵破汴梁宋钦 宗和宋微宗被俘虏,传国玉玺从此就消失在了历史上。虽然在元明清几朝都有过 传国玉玺重新现世的记录,不过其真假有待考证,有资料记载忽必烈死后传国玉 玺”忽现于大都,叫卖于市,为权相伯颜命人购得。后伯颜曾将蒙元收缴各国之 历代印玺统统磨平,分发给王公大臣刻制私人印章,而传国玉玺很可能因此遭到不测。 五、秦始皇十二金人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防止人民

文档评论(0)

liwenhua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