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程科技]伦理学理论与环境
第2讲 伦理学理论与环境 主要问题 存在一门环境伦理学或生态伦理学吗? 应当对环境(或自然界、生态系统等非人存在者)讲道德吗?为什么? 我们对环境要承担道德义务吗? 我们应承担怎样的义务? 试想一想,人们曾经是如何对待奴隶、黑人、同性恋者的。(扩展主义) 试想一想,人们为什么对婴儿(甚至6个月以上的胎儿)、植物人要承担道德责任。(duty to someone duty about someone) 关涉人的伦理学不能直接推广到动物、植物、无机物及生态系统上,不等于关涉动物、植物、无机物及生态系统的伦理学不存在。 (Ethics concerning Human Being Ethics concerning Ecosystem) 1.伦理(ethic)与伦理学(ethics) “伦理”来自于希腊文ethos,最早的意思是“风俗”、“习惯”、“惯例”等,后引申为“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 由于每个社会都有其“风俗”、“习惯”、“惯例”或“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因而在此意义上,任何社会都有其伦理。 但是,早在苏格拉底时代,人们就认识到并不是所有“风俗”、“习惯”、“惯例”或“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都是正确的,因而需要有意识地对这些东西进行批判性反思。 正是有意识地对“风俗”、“习惯”、“惯例”或“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进行批判性反思,这才产生了“伦理学”。 如果说“伦理”的作用在于确定“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确立这些规范的最终意图是保护弱者),“伦理学”的作用就在于反思这些“指导惯例行为的规范或标准” 。 “哲学伦理的一个主要的目标就在于不停地扩展我们的理解,转变我们的观点和意识,帮助我们避免惯性思维中的局限性。”[1] [1] 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页。 2.伦理学研究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确定那个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而不是一个科学问题(价值与事实,“应当”与“是”,道德与科学的区分)。这是伦理学的元问题。 简单而言,与人的行为(以及规范这种行为的社会制度)相关的问题,就不单纯是科学问题,也是道德问题。 人的行为所及,就是道德所至。 基因伦理学 当然,不同时代和不同地域的人,可能对什么样的问题是一个道德问题存在分歧。 比如,在奴隶社会,由于奴隶只是奴隶主的私有财产,因而杀死奴隶就像处置其它私有财产一样,可能不是一个道德问题(奥德塞杀奴的故事);但到了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的时代,生命权被认为是一种“天赋权利”,因而神圣不可侵犯,杀死任何人都是一个道德问题。 又比如,除了佛教等宗教以外,以往都不认为杀死所谓的“害虫”、破坏一块土地是一个道德问题,但今天这是一个道德问题吗? 第二步,为这个问题提供规范性判断。比如,“应当减少农药的使用”,“不应当破坏大地的美”。这属于规范伦理学(normative ethics)的任务。 这些规范性判断不同于事实性判断,它不仅是在陈述一个事实,而是在表达某种价值诉求。 现在的问题是,由于人们具有不同的利益,因而对同一个事情的价值诉求也往往是不一样的,因而我们不能满足于给出一个规范性判断,而要进一步给出论证这个规范性判断的理由。 伦理学研究的第三步,要分析这些规范性判断,并为其给出逻辑上的合理性或正当性理由。 这就是贾丁斯所谓的“哲学伦理学”(philosophical ethics),或者说“元伦理学”(meta-ethics)即对道德问题的语言和逻辑分析。 西方20世纪的元伦理学派非常注重这方面的研究。 当然,广义的伦理学不仅包括对道德问题的语言和逻辑分析,也包括反思许多个人和社会应当如何行为的根本性问题。[1] [1] 参看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0-21页。 3.环境伦理学界定 “一般地说,环境伦理学旨在系统地阐释有关人类和自然环境间的道德关系。环境伦理学假设人类对自然界的行为能够而且也一直被道德规范约束着。环境伦理学的理论必须(1)解释这些规范;(2)解释谁或哪些人有责任;(3)这些责任如何被论证。”[1] [1] 戴斯·贾丁斯:《环境伦理学——环境哲学导论》,林官明,杨爱民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2页。 “环境伦理学是研究人对自然有无伦理义务的学说体系。其目标是建构人保护环境的伦理义务,尽管这一义务未必是针对自然本身的义务。” [1] 韩立新:环境伦理学包括三个方面的具体内容:第一,人与自然之间有无道德关系,即自然的权利问题;第二,在环境问题上人与人之间能否实现公平,即环境正义问题;第三,社会变革问题。 [1]卢风、肖巍主编:《应用伦理学概论》,北京: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