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中的价值
中国科学技术史论文题目:论《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中的价值姓名:学号:专业:学院:2013年12月4日《徐霞客游记》简介:《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用日记体裁撰写的一部光辉著作,它生动、准确、详细地记录着祖国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景观。它为历史地理学的研究提供了许多重要资料,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受到国内外广大专家和读者的赞赏,称霞客为千古奇人,称《徐霞客游记》为千古奇书、古今一大奇著。英国的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在其主编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评价道: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明末徐霞客经30多年旅行,写有天台山、雁荡山、黄山、庐山等名山游记17篇和《浙游日记》、《江右游日记》、《楚游日记》、《粤西游日记》、《黔游日记》、《滇游日记》等著作,除佚散者外,遗有60余万字游记资料。死后由他人整理成《徐霞客游记》。世传本有10卷、12卷、20卷等数种。主要按日记述作者1613~1639年间旅行观察所得,该书涉及的内容极其广泛,包括地貌、地质、水文、气候、动植物、历史地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俗等多方面。和我国以往的地理文献相比,该书不但在内容的丰富上大大超越前人,更重要的是它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了细致的观察和研究,尤其注重对自然地理现象成因的探讨,把感性认识提高到某种程度的理性认识,更具有科学性,开辟了我国古代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简介完)《徐霞客游记》的地理学价值有很多。下面分几个方面阐述。《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的价值之一是《徐霞客游记》在我国地学史上第一次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了理性探索。徐霞客就海拔高度、地理纬度、气候等因素对植物的影响,河流的侵蚀作用等问题都作了符合现代科学的分析。例如徐霞客根据自己观察所得出的结论,竟大多和现在的科学原理相符合。他在游历中发现,高山上的草木稀疏、植物生长缓慢,他推断其原因是高山顶部海拔高、气温低、风速大,阻碍了植物的生长。当他由云南姚安北行到达丽江后,写道:“其地杏花始残,桃犹初放,盖愈北而寒也。”说明他初步认识到了植物生长的不同状况和地理纬度的不同有关。徐霞客还有很多关于植物的分布和生长受地理环境影响的论述,都和现代的科学原理一致。徐霞客在《徐霞客游记》中对河流侵蚀作用阐述的很透彻,认为陡崖地貌是河流侵蚀得出的结果,如称“水凿成矶”,“江流出山,山削成壁,流回流转,云根迸出。”他在《徐霞客游记》还提出“程欲破则流欲急”的见解。这都说明徐霞客超越前人,第一次有意识地对自然地理现象的成因作了理性的探索和科学的分析,《徐霞客游记》是第一部较全面地对自然地理现象进行理性探索的地学著作,在我国地理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开辟了我国古代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的价值之二是《徐霞客游记》在地貌学的研究。其中具有最大科学价值的是关于岩溶地貌的广泛而深入的考察。岩溶地貌,又称喀斯特地貌,在我国南方分布很广。东起杭州飞来峰,西至云南西部保山地区,其中自湖南南部到云南东部,面积就有55万平方公里。我国记载岩溶地貌有悠久历史,西汉长沙马王堆地形图上描绘的峰丛石山,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地表岩溶地貌图。此后记载岩溶地貌的文献更多,如南北朝王韶之《始兴记》、郦道元的《水经注》、盛弘之的《荆州记》和宋朝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等等。但是,没有一部能够像《徐霞客游记》那样系统科学地研究岩溶地貌。徐霞客将岩溶地貌的许多地形,进行了分类命名。如称落水洞地形为“眢〔yuan渊〕井”;漏斗地形为“盘洼”或“环洼”;干谷地形为“枯涧”;等等;而且以“石山”、“石峰”统一命名峰林地形。这种归类和命名,是科学的研究方法。《徐霞客游记》对每一类地形都有生动形象的描绘。如记述落水洞时说:“岭头多漩涡成潭,如釜之仰,釜底俱有穴直下为井,或深或浅,或不见底……”徐霞客还首次明确记述了我国西南地区峰林的分布和特征,认为峰林范围东起湖南道州(今湖南道县),西至云南罗平,南入广西境内。徐霞客每经过一个地区,都十分注意总结当地岩溶地貌的特点,并和其他地区相比较,力求找出它们的分布规律和发育特征。如在论述峰林发育的地区差别时说:粤西之山,有纯石者,有间石者,各自分行独挺,不相混杂。滇南之山,皆土峰缭绕,间有缀石,亦十不一二,故环洼为多。黔南之山,则界于二者之间,独以逼耸见奇。滇山惟多土,故多雍流成海,而流多浑浊,惟抚州湖最清。粤山惟石,故多穿穴之流,而水悉澄清。而黔流亦界于二者之间。这些论述说明徐霞客对西南岩溶地貌发育的区域特征有比较清楚的认识。《徐霞客游记》在地理学的价值之三是《徐霞客游记》在洞穴学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徐霞客游记》中记载岩溶洞穴288个,他亲自入洞考察的有250个,占87%。他对这些洞穴的形态、方位、大小、结构都作了详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