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圆制程设备产业研究半导体产业特性.PDF

晶圆制程设备产业研究半导体产业特性.PDF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晶圆制程设备产业研究半导体产业特性

第三章 晶圓製程設備產業研究 第一節 半導體產業特性 壹、 半導體市場 半導體的市場應用面主要可以分為 PC 、無線電通訊、消費電子與其他相關 運用。 1996 年以來,除了網路泡沫的 2000 年,半導體產業有高達 38%的成長高 峰,其餘 10 年內,幾乎只是呈現平緩成長,而沒有太多令人感到驚訝的數字出 現, 圖 9顯示半導體從 1987 年到 2007 年的半導體產業規模,主要有三段景氣 週期。造成半導體產值劇烈變動的原因,基本上還是供需和價格的問題。 第一段週期為 1987~1995 年,其成長動能來自於四吋轉換至六吋晶圓廠後, 生產效率和晶片性能大幅提升,可以滿足PC和家電市場的大量需求。這段時間 造就許多大型 IC 製造以及 IC設計公司。晶圓代工產業也在此時因應 IC設計需 求而崛起,這也是半導體產業成長最快速的階段。 第二週期為 1996~2000 年,八吋快速取代六吋廠產能,造成半導體業者大量 擴張八吋產能而導致生產過剩,加上經濟不佳, 1996 年成為市場首見的衰退。手 機和網路通訊世代自 1995 年起,接替個人電腦繼續帶領半導體前進,加上網際 網路應用大幅被應用,使得 1996~2000 年平均成長率達到 13.7%,並且在 2000 年達歷史高峰;如同前一景氣循環,半導體業者在 2000 年景氣大好時大量擴充 八吋產能,過度的樂觀和投資結果,加上網路的泡沫,因而造成 2001 年的景氣 大衰退,整整較 2000 年衰退 32%,之後市場經歷了近 4 年時間才恢復元氣。 第三週期為 2001 至今,十二吋廠開始於 2002 年大幅量產,晶片功能大幅提 升,加上通訊和消費電子的需求大量增加彌補 PC 市場的下滑,也讓整個產業逐 漸復甦。這段時間十二吋廠的生產效益開始顯現,但產能快速增加,終端產品價 格過快滑落。雖然經濟面轉佳且不斷有新的需求,但其動能卻未能刺激半導體市 場如往常一樣,有兩位數字以上的成長。主要的原因是市場價格逐年下滑加上市 場規模沒有持續出現殺手級產品上市,因此市場規模無法隨產能增加而等比例成 長。尤其是占市場近 1/4 比重的記憶體含( DRAM 和 Flash)在十二吋產能大量開 出後供給過剩,近一半市場的標準型DRAM除了在 PC外,沒有新的應用,因此 價格更是倍數下滑。尤其原物料上漲更造成生產成本變高,也相對稀釋掉產業整 32 體的利潤。 【圖9】 1989~2007 全球半導體市場、成長率與趨勢圖,資料來源 WSTS 、IC Insights 與本研究整理。 有了前兩次循環的經驗,除了 DRAM/Flash 業者必須靠興建 12吋廠以降低 成本外,其他半導體製造業者在資本支出上都變得特別謹慎。而觀察市場的變 化,對設備商的影響,提出下面看法。 一、 半導體產業週期已經趨近於成熟期。 市場成長率趨緩和投資的金額過高,使得半導體業者的投資保守,沒有殺手 級的應用產品和技術產生刺激需求,整體半導體生命週期漸趨於成熟期。而設備 供應商將首當其衝 31 。從下圖10可以看出自 2001 到現在的年成長率趨勢多在 1982~2008的複合年成長率之下。 31因為半導體設備及材料將趨於商品化,核心半導體差異從製造轉向設計和知識產權(IP ),未 來到 2014 年,產業整合將導致只需要不到 10 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來滿足 80%或更多的半導體 製造設備需求;現階段一共有 15 家半導體設備供應商滿足 80%的需求,但在 80 年代末期則曾經 有 35 家之多的半導體設備商。電子時報 2006/9/12 33 【圖10】半導體市場年成長率和 1982~2008 年複合成長率之比較,資料來源 WSTS 、IC Insights 二、 半導體產業結構改變 對製造商而言,有能力投資十二吋奈米的公司越來越少。由於市場波動大, 因此傳統的整合元件大廠開始增加委外代工以降低風險,主要獲利者還是領先的 晶圓代工業者,但是其投資卻格外謹慎小心。另一方面, DRAM的價格快速下 滑,造成企業合資分散風險而且投資不確定。在需求尚未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