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国民政府在苏北救灾述论 张一平.docVIP

战后国民政府在苏北救灾述论 张一平.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战后国民政府在苏北救灾述论 张一平.doc

战后国民政府在苏北救灾述论 第28卷第5期盐城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8年10月JournalofYanchengTeachersUniversity(HumanitiesSocialSciences) Vo1.28NO.5 Oct.2OO8 战后国民政府在苏北救灾述论 张一平 (上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上海200433) 【摘要】抗战胜利以后,苏北遭遇了天灾与兵祸的双重肆虐,人民生活极端困苦.国民政府为安抚后方 并控制这块战略要地,开展了放款,防疫,工赈,遣送难民,举办粥厂,治蝗等救济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 由于当时激烈的政治斗争以及自身能力的薄弱,国民政府最终并未达到安抚苏北的目的. 【关键词】苏北;国民政府;救灾 【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6873(2008)05—0062—08 抗战胜利以后,国民党政府为扫平其一党专 政的障碍,企图以武力消灭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 政权.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了全面进攻,屏 障宁沪的战略腹地苏北首当其冲.在随后不到3 年的时间里,连年灾荒与战火导致了苏北民生的 凋敝.目前对苏北灾荒问题已有不少论述,但抗 战后的研究还稍嫌不足,论者对政治军事斗争关 注较多,而较少把灾荒与政治斗争中的人民生活 结合起来考察.所以,笔者试图利用翔实的档案 资料,对1946年至1949年国民政府的苏北救灾 进行细致探讨,并分析其绩效与不足. 一 ,战后苏北灾情 苏北处于黄淮下游,沂沐尾闾,地势低洼,湖 泊遍布,一旦梅雨季节来临则深受其害.苏北还 有较长的海岸线.常受台风和海潮袭击.为军事 目的破坏堤圩也常常形成水灾.1938年国民党 政府在黄河花园口炸开大坝以阻挡日军,至1947 年3月决口合龙,泛滥所及,淹没豫皖苏三省耕田 1400余万亩,严重影响了苏北排水泄洪.1947 年7月苏北淮海解放区阴雨连绵,国民党乘机堵 塞下游出口,或在险处决口放水,导致灾区达全境 五分之四_1].1949年初国民党败退时盘踞江边, 还破坏江堤,引江水作防御工事. 除水灾,兵燹之外,诸如风,雹,蝗,疫等灾害 也交替发生,连绵不断,造成人民生活贫困,流离 他乡.其中以水灾为患最烈,对农村的破坏也最 大.由于时间跨度小,笔者将逐年叙述战后苏北 的水灾情况. 1946年,苏北人夏后阴雨连绵,连日大雨造 成了堤坝冲毁,淮黄合流,殃及徐海淮扬一带.其 灾情见下表: 表1淮黄合流各县受灾田亩人口统计 县别兴化阜宁沛县宝应高邮睢宁涟水泗阳邳县砀山 灾田亩数4747O08271O56965168400042000【37054E654003OOOO0032O0OO0336000 灾民人数2183O047130121472113OO0180OO258O3O2358010O0OO353000 资料来源:江苏省档案馆档案:1009乙一1919.淮黄水灾卷,第84页. 1947年苏北淮海各县,从7月5日起淫雨经上鲁南鲁西山洪暴发,以致洪水四处泛滥,冲堤倒 月.rh于堵Ill复堤未能完成,积水数十日不退,加堰,漫溢成灾.受灾区域达徐州等l7县市,受灾耕 [收稿日期]2008—07—04 [作者简介]张一平(1978),男海财经大学人文学院讲师,历史学博士 ? 62? 地面积,占总耕地的67.42,受灾人 口5360508人,占总人口的64.13,塌毁房屋41250 问口.1948年苏北各地连遭风雨潮等灾,总计受灾 田亩约8053742亩,损失农作物约9460381.3石j. 1949年苏北被淹田,占苏北耕地1/3 (不含徐,海),倒塌房屋l15102间,死伤人数1125 名. 如此严重的灾情使苏北各县民不聊生,给当 地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首先,灾荒造成了大量的难民.抗战中敌伪 蹂躏苏北8年,旋内战又起,农村荒芜,庐舍为墟, 人民扶老携幼相率逃亡.他们除少数投靠亲友 外,大都住在破庙陋棚之中,甚至流浪街头,衣敝 人饥.据江苏省政府社会处调查,1946年7月苏 北难民总计2167417人,分布于全省55县市,其 中以镇江,扬州,泰县,南通,徐州,东海六区尤为 集中.近代以来,苏北人有移民上海的传统,仅 1931年水灾后就有约78045人流人上海,1937 年El本全面侵华,有75000名难民涌人,1946年 内战爆发,又有近59000名主要来自盐城,阜宁 的难民跑到这儿,他们遍布于上海各处. 其次,灾荒使田地荒芜,劳力锐减,粮食奇缺, 严重破坏了农村经济.如1946年华中解放区春 荒,许多地方整个村庄找不到粮食,以致发生卖儿 鬻女饿死人的现象.灌云一对老夫妇因无饭吃关 门焚屋自杀,在淮安仇桥区,2544户人家中断炊 的达1232户,复兴区2621户中断炊863户,逃荒 6

文档评论(0)

changjiali20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