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怀文心——李煜晖老师谈文言阅读.PDF

但怀文心——李煜晖老师谈文言阅读.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但怀文心——李煜晖老师谈文言阅读.PDF

但怀文心 ——李煜晖老师谈文言阅读 2016年7月22 日上午,在古代的最高学府国子监,在先师孔子的雕塑后,在无 数有志于天下的太学生曾经站立过的地方,在存放过先贤典籍的彝伦堂,在绿树红 墙的掩映之中,一袭黑衬衣的李煜晖老师走上讲台,为我们带来了今天的讲座—— “ 中学生如何阅读古诗文” 。 李煜晖老师点明,学习传统文化离不开文言文、古诗和古白话,前两个是中华传 统文化重要载体,然而现在很多人的阅读并不得法,狭隘地将读文言文变成了实词 训义和虚词记忆。老师表示我们一定要转变学法以及对文言文的看法。针对文言文, 他提出了 “从文字到文化”的学习目标以及 “践履躬行”的学习要求;针对古诗, 他又告诉我们用 “与自然融合,以天道观察人道”的方法来理解。 学习的目的 “屈原、司马迁、李白和杜甫,他知道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名词作动词…这 些概念吗?他知道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 与、则、者、之这十八种虚词用法么?但是他一样写出了让我们今天的人读起来 觉得非常漂亮的文章,而且被我们今天的人膜拜为经典” 这是老师在讲座最开始向我们提出的反问。其一语中的地指出了我们学习文言文 时忽略的一个重要问题:学习文言文的意义。李煜晖老师点出,文学超越文字,文 化超越文学,学习,不仅要细碎的记住词义,更要学会整体感知,以求深入理解。 “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我们 “整体”的文化观,不在于细碎记忆以求认知,理 解而产生一种古今沟通的情感共鸣,才是目的所在。 我们的文心 李煜晖老师生动地比喻,文言是一棵生机勃勃的大树,如果现在的中学教育只 局限于词意记忆,则无异于带领学生去撞墙。我们应该完成 “文言墙”到“文言树” 的变化,第一是要使文字通关,第二讲求文脉成图,第三则需要文思延展。由认知 内化出一些东西,从文字生长到文思、文品、文脉,最终长成一颗文心,让文言自 在我们的心中生长为一棵有根有叶,体系完备的大树。 李老师建议我们多使用工具书来解决阅读时的障碍,理解文白差异以求文字通 关,而这最好的训练就是白文点短以及诵读训练。 (李老师给出了小窍门,就是背 上三十篇 《古文观止》上的文章。)然而我们要做的不仅是去记住文章的内容,更 要去理解作者为何要这样写作、构思。我们应该去理解每个情节或描写的必要性、 合理性以及优越性,比如林冲在杀陆谦前曾拿出了十九次花枪,因此他在杀人时作 者就无需描述他从何处拿出了花枪。在此基础之上,就是 “文思延展”,何为文思 延展呢?李老师给出了他的解释, “对经典文本常读常新,以历史的视角和现实的 眼光审视文学文化现象。用自己的生活经验、阅历和感悟来叩动文言文,去思考它 对我们的生命有何用。”最后关于文品鉴赏,李老师又补充到,烂文章读多了跟没 读书一样,多读好书那才是沁人心脾。 “一定要站着读书啊,碰到值得跪的作者再 给跪。”李老师玩笑地说。 (李老师推荐的两位作者:庄子,韩非子) 水到渠成的理解 玄心 洞见 妙赏 深情 诗人在古诗中运用物景人事等载体,以抒发其志情理趣。都说文章憎命达,往往 不得志的人能写出流传千古的诗文,情感也似乎更加细腻。大概是因为远离了官场, 免受其蒙尘,他们的观察能更加细致入微。就像张继落榜时的 《枫桥夜泊》有其深 长涵咏,落魄的曹雪芹所写的 《红楼梦》也是细敏丰沛。在现场,当李煜晖老师提 到了其中的 《红豆词》,来自合肥一中的赵静仪主动为我们大家演唱了出来。 讲座的最后,大家积极提问,老师一一详尽地回答。来自北师大二附中的李子琳 同学提问: “我们身边的物质在变,也无法见到太多美景,这会不会减少诗人的情 感投射在我们心中的共鸣呢?会不会减弱诗词在当今的艺术价值呢?”老师的回答 非常精彩: “有一个词叫时移势易,我们不能一边享受着现代化文明的优越一边排 斥着现代化文明的进程。我觉得大家有这个问题有一点杞人忧天。每个时代都有专 属自己的诗,只是我们还没发觉专属我们这个时代的物的诗意的美。我们要用现代 的眼光看现代的事物,发现现代的美,这是我的第一个观点。第二个观点,有关教 育,就是我们现在的孩子都是 ‘套中人’——被周围的环境过度保护。这就是我们 的青年经常感到空虚的原因。我们在受到了保护的同时失去了亲身经历的机会

文档评论(0)

wendang_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