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网络解释框架-地理科学.PDFVIP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网络解释框架-地理科学.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网络解释框架-地理科学

第32 卷第7 期 地 理 研 究 Vol.32, No.7 2013 年7 月 GEOGRAPHICAL RESEARCH July, 2013 结构动力机制视角下的城市网络解释框架 1 2 2 2 冷炳荣 ,杨永春 ,谭一洺 ,李甜甜 (1.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401147; 2. 兰州大学资源环境学院,兰州730000 ) 摘要:中心地理论采用的是规模—等级分布体系。然而,新时期出现的一些新特征显然无法 沿用中心地理论进行解释,如信息技术对城市体系的重构、基础设施网络对时空距离的压缩 等。城市网络研究强调外部连接对城市发展的重要作用,可很好地解释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 联特性,因此对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关系研究已逐渐从城市等级转向于城市网络研究。通过构 建社会分工、技术进步、地方背景三者相互作用的概念性解释框架,阐述城市网络的作用机 制。在城市网络解释框架的基础上,提出了单个城市的网络化生存策略—界面交互模型,阐 述单个城市与城市网络中其他城市的联系方式与互动关系。 关键词:城市等级;城市网络;相互作用;界面交互模型 1 引言 城镇体系中的空间组织关系问题历来是区域科学与城市规划领域关注的重要内容。克 里斯泰勒 (1933)和廖什 (1941)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提出了中心地蜂窝状的空间结构模 型,认为中心地存在等级差异 (低等级中心地提供低级商品或服务,高等级中心地除提供 低级商品或服务外还包括辐射范围更大的高等级商品或服务),通过逻辑演绎的方法构建 出一个等级控制模型。20 世纪30-40 年代,西方社会整体上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 分工以上下游的等级联系为主,社会流动性不强,空间联系上以城市与其腹地关系为主, 高等级商品与服务集中在高级城市中心,等级、中心地理的基本思想和当时的空间结构体 系具有较好的适应性。然而,90 年代中后期,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通讯与因特网 的逐步推广,社会发展呈现出如下新特征:①全球化进程加快。70-80 年代以来,随着跨 国公司在全球的迅速扩张,“新劳动地域分工”体系加剧地区间的分工与合作,全球经济 一体化进程加快,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迅速崛起,如在国际产业转移中抓住机遇的亚洲 “四小龙”。伴随着国际社会于70-80 年代盛行的 “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热潮,各国政府 倾向于市场化导向的政府政策,在此背景下,跨界的人流、物流、资本流、技术流等成为 区际分工与合作交流的重要内容。各投资主体 (特别是发达国家)到全球去寻找生产部门 及相关部门的最佳区位,由于部门分工环节的增多致使产业分工细化,产业合作大大增 [2] 加,企业组织网络化倾向明显 。另外,技术合作引起的企业创新与发展,全球金融资本 的流动加剧,非政府组织 (NGOs )的合作与交流增多 (如国际货币基金IMF ,学术团 收稿日期:2012-05-12; 修订日期:2013-03-2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资助 (NCET-07-0398 ) 作者简介:冷炳荣 (1986-),男,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城市与区域规划。 E-mail: lengbr@ 通讯作者:杨永春 (1969- ),男,教授,博导,研究方向为西部城市与区域发展及规划,出版专著3 部,在地理及规 划类杂志发表论文百余篇,E-mail: yangych@ 1243-1252 页 1244 地 理 研 究 32 卷 体,商业协会等),这些现象进一步强化了城市之间的联系。在全球化进程中城市间的合 作与交流呈现出跨国、跨地域、跨城市的特征。②产业结构中服务业比重增加。虽然生产 分工转变为国际尺度的分工与合作,但从总体上的产业结构看,产业结构的重心已经由工 业转向于服务行业。服务行业的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unshaoy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